[发明专利]抗干扰超柔型充电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1954.0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2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柏林;隋阳;王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17;H01B7/18;H01B7/22;C08L53/02;C08L23/12;C08L91/00;C08K3/36;C08L27/06;C08L9/06;C08K3/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陈昊宇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层 护套层 充电电缆 电缆本体 控制线芯 抗干扰 抗氧剂 软导体 主线芯 聚丙烯 镀锡铜绞合导体 热塑性丁苯橡胶 退火 磷氮系阻燃剂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二氧化钛 硅烷偶联剂 导体 增强纤维 环烷油 屏蔽层 绕包层 润滑剂 色母粒 增韧剂 增塑剂 超轻 绞合 裸铜 柔软 | ||
1.一种抗干扰超柔型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缆本体、绕包层以及第一护套层;
所述绕包层紧密包覆于所述电缆本体外部,所述第一护套层紧密包覆于所述绕包层外部;其中,
所述电缆本体包括至少两根主线芯以及至少一根控制线芯;
所述主线芯包括第一中心软导体以及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中心软导体为通过交叉正规绞合所形成的退火裸铜或镀锡铜绞合导体;所述第一绝缘层紧密包覆于所述第一中心软导体的外部;
所述控制线芯包括第二中心软导体、第二绝缘层、两屏蔽层以及第二护套层;所述第二中心软导体为通过交叉正规绞合所形成的退火裸铜或镀锡铜绞合导体;所述第二绝缘层紧密包覆于所述第二中心软导体的外部,第一屏蔽层紧密包覆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外部,所述第二屏蔽层紧密包覆于第一屏蔽层的外部,所述第二护套层紧密包覆于所述第二屏蔽层的外部;
所述电缆本体的各所述主线芯及控制线芯之间填充有填充体;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均由TPE材料制成,其材料密度为1.05~1.15g/cm³,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SEBS 23~32份;
聚丙烯 19~25份;
磷氮系阻燃剂 17~28份;
纳米二氧化硅 5~10份;
环烷油 3~13份;
润滑剂 2~3份;
色母粒 2~5份;
抗氧剂 0.2~1.2份;
所述第一护套层和所述第二护套层均由PVC弹性体材料制成,其材料密度为1.17~1.28g/cm³,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PVC树脂 97~112份;
增塑剂 2~4份;
增韧剂 2~3份;
纳米二氧化钛 4~7份;
抗氧剂 2~3份;
增强纤维 3~6份;
热塑性丁苯橡胶 3~10份;
弹性体 16~23份;
硅烷偶联剂 4~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TPE材料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SEBS 26~30.5份;
聚丙烯 20~23份;
磷氮系阻燃剂 17.6~24.8份;
纳米二氧化硅 6~8.2份;
环烷油 5~11份;
润滑剂 2.8份;
色母粒 3.3份;
抗氧剂 0.8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PVC弹性体材料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PVC树脂 102~111份;
增塑剂 3.2份;
增韧剂 2.7份;
纳米二氧化钛 4.5~6.5份;
抗氧剂 2.8份;
增强纤维 3.6~5.6份;
热塑性丁苯橡胶 4.5~10份;
弹性体 18~21.5份;
硅烷偶联剂 4.7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软导体及所述第二中心软导体的直径范围均为0.15~0.20mm,且第二中心软导体的直径小于第一中心软导体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层为铝箔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为编织屏蔽层,所述编织屏蔽层紧密包覆于所述铝箔屏蔽层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屏蔽层采用0.03mm厚的铝塑复合带材料,并且铝面同编织屏蔽层相接触;
所述铝箔屏蔽层的铝箔采用在线纵包的方式包裹,所述编织屏蔽层的编织丝采用0.10~0.15mm的镀锡或裸铜编织丝,编织密度为80~90%,编织角度为4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19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联聚乙烯纳米复合绝缘电缆
- 下一篇:一种多芯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