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通或汇管一次性成型的加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01815.8 | 申请日: | 2019-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5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飞;赵德清;王秀清;孙文达;王保元;齐永明;孙建波;孙建锋;张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沧海核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K1/16 | 分类号: | B21K1/16 |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 地址: | 0613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成型 三通 汇管 拉拔 传统的 补强 支口 气管 材料利用率 原材料形状 材料成本 成型工艺 反复加热 拉拔成型 生产效率 补强区 开孔处 一次性 壁厚 鼓包 肩部 坯管 压扁 裕量 直管 成型 压制 消耗 能源 成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通或汇管一次性成型的加工工艺,在进行拔制时,压锻缸对坯管进行压制并固定,拉拔缸对支口进行拉拔,侧锻缸对两侧补强裕量进行挤锻,为三通肩部补强区进行补强,在三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三通支口将会一次性拉拔成功;当拔制汇气管时,侧锻缸不工作,其他正常工作,完成对汇气管开孔处进行一次性成型拉拔。该三通或汇管一次性成型的加工工艺,较传统的反复加热、压扁、3‑5次鼓包、3‑5次拉拔成型,提高了三通(汇管)的成型速度,极大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而且减少因多次氧化造成的壁厚损失,原材料形状由原来的直管改为梯形,材料利用率由原来的60%~70%提高到80%~90%,降低了材料成本,生产效率较传统的成型工艺提高了3‑5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通或汇管一次性成型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三通或汇管是介质输送管道中必不可少的管道连接件,在介质输送管道中起着分流作用,广泛应用于核电、火力发电、油汽输送等高温高压管道及低温管道中,材质主要有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
三通制造的主要技术关键是拔制成型。传统的三通成型方法需经过反复加热、多次鼓包、多次拉拔才能成型;传统的直拔汇管也需经多次直拔才能满足技术要求,造成大量能源浪费,且经过多次热加工,三通外表产生大量氧化皮,壁厚减薄严重,造成材料浪费。本专利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加快三通成型速度、汇管直拔速度、减少能源浪费、减少原材料成本的一次性成型的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通或汇管一次性成型的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通或汇管一次性成型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料:选用三通坯管为梯形的结构,其支管侧为大端,大端两侧比小端多出的裕量用于三通肩部补强;
S2,开孔:将三通坯管的支管拉拔处进行计算开孔,对坯管进行加热;
S3,坯料准备:在坯料装入之前,启动拔锻机增速系统,使各工作缸快速归位,并将坯料放到模具上;
S4,三通拉拔成型:将加热后的坯料装入三通胎具中,然后运行工作系统,首先启动压锻缸对三通胎具进行加压固定,然后同时启动拉拔缸和侧锻缸,拉拔缸对开孔处进行拉拔,侧锻缸对两侧补强裕量向中心进行挤锻,为三通肩部补强区进行补强,最后在三种力的共同作用下,对三通支口进行一次性拉拔;
S5,汇管拉拔成型:当拔制汇气管时,侧锻缸不工作,汇管局部加热后,只需启动拉拔缸和压锻缸,压锻缸对汇管主体进行固定,拉拔缸对汇管开孔处进行一次性成型拉拔。
优选的,该加工工艺在加工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一种多功能拔锻机来实现,且该多功能拔锻机包括操作台、控制系统和拔锻机共同组成。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主要由增速系统和工作系统组成,其中增速系统由增速控制屏控制,工作系统有工作控制屏控制,所述控制系统与拔锻机之间通过四套输油管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拔锻机主要由主架体及安装在主体上的拉拔缸、压锻缸、侧锻缸、三通胎具和滑动平台五部分组成,其中拉拔缸和压锻缸的固定端均设置在主架体的顶端上,压锻缸设置有两组,并对称设置在拉拔缸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三通胎具设置在主架体内侧的滑动平台上,所述侧锻缸共设置有两组,关于三通胎具对称设置在主架体内部的两侧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三通胎具由上胎和下胎两部分组成,其中上胎为三通支口拔制胎,下胎固定在滑动平台上指定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沧海核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沧海核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18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