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抑癌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99567.8 | 申请日: | 2019-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1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奎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1/155 | 分类号: | A61K31/155;A61P35/00;A61K31/555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组合物 制备 二甲双胍 应用 钆喷酸葡胺 口服剂型 酸葡甲胺 细胞毒性 有效解决 正常细胞 治疗癌症 肿瘤细胞 钆贝葡胺 质量比 肝癌 伤害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抑癌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药品A和二甲双胍,所述药品A为钆喷酸葡胺、钆贝葡胺、钆特醇、钆布醇、钆特酸葡甲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癌为肝癌,所述药品A和二甲双胍的质量比为0.1:1~10:1;该药物组合物制成口服剂型。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抑癌药物中的应用,能有效解决现有治疗癌症的药物大多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且特异性不强、无法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伤害正常细胞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钆喷酸葡胺和二甲双胍组合物在抑制原发性肝癌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和我国均居恶性肿瘤前几位。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0万人,尤其以亚太地区居多,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5位,死亡率位居第2~3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42.5~55%,肝癌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8.8%。
肝癌属于实体瘤,癌细胞增殖能力强,肿瘤结节甚至可达十几厘米。肝癌转移性强,根据统计,其转移率高达71.7%。主要通过血行和淋巴途径转移,种植性转移亦不少见。既可肝内转移,也可转移到肝外组织,最常见的为肺转移,亦可转移到肾上腺、骨、肾、脑等。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近几十年医学界的重点和难点,肿瘤细胞完全杀灭是治疗肿瘤的理想目标,迄今为止,恶性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放疗、化疗等三大治疗手段为主,其疗效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难以达到肿瘤的完全杀灭,达到“无瘤生存”的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活质量逐渐被关注,医学界认为有效的治疗并不需要肿瘤的完全消除,带瘤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成为疗效评价的标准之一。基于此,抑制肿瘤的生长扩大,抑制肿瘤的转移成为治疗的目标。而现有治疗药物大多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且特异性不强,无法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伤害正常细胞,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肿瘤抑制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抑癌药物中的应用,能有效解决现有治疗癌症的药物大多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且特异性不强、无法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伤害正常细胞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抑癌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药品A和二甲双胍,所述药品A为钆喷酸葡胺、钆贝葡胺、钆特醇、钆布醇、钆特酸葡甲胺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癌为肝癌。
优选地,所述药品A为钆喷酸葡胺。
优选地,所述钆喷酸葡胺和二甲双胍的质量比为0.1:1~10:1。
更为优选地方案为,所述钆喷酸葡胺和二甲双胍的质量比为1:1、2:1或3:1。
一种抑癌药物,是将上述药物组合物制备成口服剂型或注射溶液剂型。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抑癌药物中的应用,将钆喷酸葡胺和二甲双胍配合使用,由于抑癌基因p16的异常甲基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机制,该钆喷酸葡胺和二甲双胍组合物可以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的表达从而阻止p16基因DNA的异常甲基化,达到抑制肝癌发展的效果;该药物组合物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达到抗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Hun7细胞经本实施例药物组合物或PBS处理后细胞增殖检测图;
图2为Hun7细胞经本实施例药物组合物或PBS处理后成克隆实验图;
图3为Hun7细胞经本实施例药物组合物或PBS处理后细胞迁移率实验图;
图4为本实施例药物组合物治疗组/安慰剂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95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