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尺寸风洞圆变方扩散段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98670.0 | 申请日: | 2019-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4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 发明(设计)人: | 许武;陈存卓;胡杰;刘志业;张天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5/00 | 分类号: | E04G15/00;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韩敏 |
| 地址: | 300451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洞 施工 内模支撑 扩散段 主体结构施工 外模板 底板 浇筑混凝土 结构支撑架 内钢筒模板 横向筒体 结构支撑 精度要求 施工难题 有效解决 支撑结构 主体结构 拆除 主扩散 异形 安全 | ||
本发明属于风洞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尺寸风洞圆变方扩散段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对圆变方主扩散段的底板及其下部的结构支撑柱部分进行施工;步骤B、内模支撑体系的设计和施工,其中,内模支撑体系采用内钢筒模板加型钢结构支撑架的支撑结构;步骤C、施工外模板和浇筑混凝土;步骤D、采用常规施工方法拆除外模板;步骤E、拆除内模支撑体系;该方法有效解决了超大型风洞圆变方扩散段主体结构的施工难题,能安全高效的完成该异形横向筒体结构的施工,满足使用单位的使用精度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洞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尺寸风洞圆变方扩散段主体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车企、研究院等开始规划建设自己的大型混凝土实车风洞,其中风洞内与风机室对接的流道扩散段为水平方向由圆渐变为方形的筒状结构,一般长度超过30米。
本次承接的施工项目中风洞试验室工程混凝土气动声学风洞流道圆变方扩散段长度为33m,圆端直径为9.49m,方端边长为11m,水平方向由圆形渐变为方形,各个截面尺寸均不相同。作为风洞流道内壁,为保证试验段流场品质,如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度、平均气流方向偏离风洞轴线的大小、沿风洞轴线方向的压力梯度、截面温度分布的均匀度、气流的湍流度和噪声级等,工艺要求混凝土内表面必须保持平顺,平整度、曲率偏差不得大于2mm,虚拟中心轴线空间定位需保障流道全长偏差不超过10mm,因此对施工精度要求更加严格,同时由于风洞内气流速度极高,所以严禁内表面后期修补。传统木模板加钢管脚手架的支模体系以及施工方法已无法满足施工精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全尺寸风洞圆变方扩散段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超大型风洞圆变方扩散段主体结构的施工难题,能安全高效的完成该异形横向筒体结构的施工,满足使用单位的使用精度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全尺寸风洞圆变方扩散段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对圆变方主扩散段的底板及其下部的结构支撑柱部分进行施工;
步骤A1、对结构支撑柱进行定位;
步骤A2、支设底板下部的木模板及结构支撑柱并绑扎底板钢筋;
步骤A3、浇筑底部结构混凝土;
步骤B、内模支撑体系的设计和施工,其中,内模支撑体系采用内钢筒模板加型钢结构支撑架的支撑结构;
步骤B1、对内钢筒模板和型钢结构支撑架进行结构设计并将其委托加工;
步骤B2、内钢筒模板和型钢结构支撑架加工完后,检查合格,运往施工现场,项目部组织材料验收;
步骤B3、进行内钢筒模板和型钢结构支撑架的定位安装;BIM工程师利用内钢筒模板BIM模型制作安装动画演示,并对现场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可视化交底,工人根据动画演示的顺序进行内模支撑体系的安装;
步骤C、施工外模板和浇筑筒体部位混凝土;
步骤D、采用常规施工方法拆除外模板;
步骤E、拆除内模支撑体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分别利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对圆变方扩散段下部的结构支撑柱的水平投影位置和柱顶标高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对圆变方扩散段下部的结构支撑柱的水平投影位置和柱顶标高进行定位的方法为:
首先,利用高精度水准仪将已知基准点引测至建筑物附近,将基准点引至了塔吊支架上,并在塔吊支架上标示出±0.000的位置,即确定现场建筑物的首层地面的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8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