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发热源热能的自动冷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95929.6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1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兴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云歌曼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33313 | 代理人: | 邢万里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热源 热能 自动 冷却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设备冷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利用发热源热能的自动冷却设备,包括壳体,壳体采用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吸热腔和冷却腔,吸热腔位于冷却腔的左侧,所述吸热腔很冷却腔内填充满有钢珠,所述吸热腔的内右壁的下方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延伸到壳体正面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焊接有夹板和转盘。该一种利用发热源热能的自动冷却设备,通过在加热腔和冷却腔内填充钢珠了,转轴带动转盘顺时针转动,通过卡槽将冷却腔内的钢珠转移到吸热腔内,将本在吸热腔内吸收了大量热量的钢珠推到冷却腔内,这样利用金属吸热快散热快特性,且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增强了散热效果,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发热源热能的自动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各类带电设备运行时,可将电能转化成动能、光能、化学能或其他形式,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能量的完美转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部分无法转化的电能变为热能,而这些热能会加快带电设备的电路老化,甚至使机器自燃,因此大多数带电设备都需安装冷却装置。
目前的冷却装置大多为风冷或水冷,风冷是通过风扇带动空气流动,起到冷却效果,成本较低,但效果一般,而水冷是通过流动的冷却液吸收热量,效果好,但成本较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效果好且成本低的一种利用发热源热能的自动冷却设备来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发热源热能的自动冷却设备,具有冷却效果好且成本低的作用。
本发明为实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发热源热能的自动冷却设备,包括壳体,壳体采用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吸热腔和冷却腔,吸热腔位于冷却腔的左侧,所述吸热腔很冷却腔内填充满有钢珠。
所述吸热腔的内右壁的下方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延伸到壳体正面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焊接有夹板和转盘,转盘的直径大于夹板的直径,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盘的外侧开设有四个卡槽,所述转轴的正面焊接有活动盘,所述活动盘的正面的上方焊接有安装块。
所述壳体的左侧安装有动力管,所述动力管的左侧开设有排气口,排气口的截面呈梯形,所述排气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橡皮塞,所述动力管内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橡皮塞之间安装有拉扯弹簧,所述动力管的右侧穿插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动力管的内右壁之间粘黏复位弹簧,所述活塞杆与安装块之间铰接有连接杆。
作为优化,所述吸热腔紧贴热源,所述吸热腔与冷却腔的上方连接处向右倾斜,下方连接处向左倾斜,吸热腔与冷却腔的直径相同,所述钢珠的直径略小于吸热腔和冷却腔的直径。
作为优化,所述转盘位于两块夹板之间,所述活动盘位于壳体的正面,所述卡槽的形状呈U型,卡槽容积大于钢珠体积,所述转动槽与吸热腔和冷却腔相通。
作为优化,所述动力管位于热源内,所述排气口位于热源外,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大于拉扯弹簧的弹力,小于拉扯弹簧的弹力和将橡皮塞推出排气口推力的和。
作为优化,所述拉扯弹簧的弹力足以将橡皮塞拉回排气口,所述固定板的安装位置不可影响活塞杆的正常活动。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利用发热源热能的自动冷却设备,通过在加热腔和冷却腔内填充钢珠了,使用时,转轴带动转盘顺时针转动,通过卡槽将冷却腔内的钢珠转移到吸热腔内,将本在吸热腔内吸收了大量热量的钢珠推到冷却腔内,这样利用金属吸热快散热快特性,且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增强了散热效果,提高了散热效率。
2、该一种利用发热源热能的自动冷却设备,通过在壳体的左侧安装动力管,使用时,动力管吸收热源内热量,动力管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推到活塞杆向右移动,通过连接杆推动活动盘顺时针转动半圈,动力管内空气继续受热膨胀,橡皮塞被巨大压力推出排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云歌曼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云歌曼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59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壳体组件、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插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