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能防过载又能防断电的安防插排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95493.0 | 申请日: | 2019-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3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 发明(设计)人: | 吕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光华 |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13;H01R13/717;H01R2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龙图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蔡瑞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插槽 控制器 插排 防断电 防过载 安防 插槽 电子开关 独立控制 过载 断开 防止断电 负载接入 供电插座 过载保护 检测模块 突然断电 用电负载 总功率 断电 配备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能防过载又能防断电的安防插排,包括控制器和供电插槽,所述供电插槽有多个,所述控制器和每一个供电插槽之间均设有一个用于独立控制该供电插座状态的电子开关,控制器上还连接有用于检测整个插排所带用电负载功率的总功率检测模块,本发明既能防过载又能防断电的安防插排通过在每一个供电插槽上配备一个电子开关,从而可以利用控制器对每个供电插槽进行独立控制,且各个插槽设有断电优先级,当遇到过载情况时,首先断开优先级低的插槽,然后逐个断开,这样使用者可以把重要的负载接入优先级高的插槽中,防止出现过载情况时突然断电,因此本设计既能达到过载保护,又能达到防止断电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既能防过载又能防断电的安防插排。
背景技术
插排即是带线多位插座,俗称插线板、排插,学名电线加长组件或延长线插座。插排指的是带电源线和插头且可以移动的多位插座。可以连接一个以上的电源插头,既节省了空间又节省了线路。
智能开关插排因其方便节能,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智能开关插座正在成为新节能产品的研究热点。
最常见的智能插排为防过载插排,能够在插排上接入过多的用电负载或者发生短路、触点等情况时断开插排供电,虽然能够有效的保护人身安全,防止用电设备被毁坏,但是每次断开插座都是直接全部断开,例如在过载情况发生时,可能只是因为多了一个负载,这样直接断开所有负载供电,可能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例如电脑如果突然断电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防过载又能防断电的安防插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既能防过载又能防断电的安防插排,包括控制器和供电插槽,所述供电插槽有多个,所述控制器和每一个供电插槽之间均设有一个用于独立控制该供电插座状态的电子开关,控制器上还连接有用于检测整个插排所带用电负载功率的总功率检测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给各个模块供电的供电电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在出现过载情况是发出报警信号的报警单元,行状态指示灯连接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指示各个供电插槽通电或断电状态的运行状态指示灯,行状态指示灯连接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报警单元包括电阻R1、三极管V1、喇叭B和二极管D1,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电容C1和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信号输入端IN,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和喇叭B,喇叭B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源U1,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和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为AT89C51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供电插槽包括220V输出插槽和USB输出插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既能防过载又能防断电的安防插排通过在每一个供电插槽上配备一个电子开关,从而可以利用控制器对每个供电插槽进行独立控制,且各个插槽设有断电优先级,当遇到过载情况时,首先断开优先级低的插槽,然后逐个断开,这样使用者可以把重要的负载接入优先级高的插槽中,防止出现过载情况时突然断电,因此本设计既能达到过载保护,又能达到防止断电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方框图。
图2为报警单元的电路图。
图3是供电电路的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光华,未经吕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54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