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颗粒多点接触试验装置及其加载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94596.5 | 申请日: | 2019-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1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琳;牛奕然;赵程;周健;缪烽民;柴嘉辉;于仕才;张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G01N3/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宏泰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颗粒 多点 接触 试验装置 及其 加载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形颗粒多点接触试验装置,用以检测球形颗粒接触点力,该装置包括单球约束夹具以及设置在单球约束夹具下方的多球体约束夹具以及设置在多球体约束夹具上的测量组件,试验用球形颗粒设置在单球约束夹具与多球体约束夹具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实现粗粒土颗粒多点接触操作、可通过测量计算的到接触点的力、仪器的伸缩性可实现不同粒径的球体试验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粗粒土颗粒多点接触破碎加载试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双轴流变仪实现可测量接触点力的球形颗粒多点接触试验装置及其加载方法。
背景技术
西部高坝水库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其中坝高在150m以上的大多为堆石坝,未来10年内西部地区将建设40余座特大型水电站,其堆石坝体的高度已发展至300m 级。由于坝高的显著增高,坝体受力条件更加复杂,我国土石坝工程建设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高应力下粗粒土的细观力学特性、颗粒破碎特征和流变特性的研究亟待深入。我国岩土工作者已经在堆石坝填料的试验和数值研究方面取得引人瞩目的进展,但是目前单从宏观角度研究粗粒土的力学特性出现了瓶颈。
当前细观力学与先进测试手段的快速发展,为从细观层面对粗粒土接触及流变特性进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有效技术手段。从细观角度研究粗粒土在破坏过程中的粒间接触特性、颗粒破碎规律和流变特性,将有助于揭示其宏细观力学机理,将提升人们对粗粒土与超高坝力学行为特征的认识。之前关于用岩石材料代替粗粒土的试验多为两个球之间的单点接触试验,而实际工程条件下粗粒土是多点接触相互作用的,单点接触的夹具无法满足多点接触条件下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球形颗粒多点接触试验装置及其加载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球形颗粒多点接触试验装置,用以检测球形颗粒接触点力,该装置包括单球约束夹具以及设置在单球约束夹具下方的多球体约束夹具以及设置在多球体约束夹具上的测量组件,试验用球形颗粒设置在单球约束夹具与多球体约束夹具之间。
所述的单球约束夹具由四块可活动的带有球体面凹槽的球体约束块体构成,四块球体约束块体正交排布,其上的球体面凹槽组成半球体凹槽,相邻的两块球体约束块体之间通过短双头螺栓相互连接并进行位置约束,在半球体凹槽内设置上球形颗粒。
所述的多球体约束夹具包括带有前后挡板呈U型的底座、设置在底座左右两侧可活动的刚性挡板以及在前后挡板与刚性挡板围成空间内的并排设置的两个下球形颗粒,左右两侧的刚性挡板之间通过平行设置的四根长双头螺栓连接,并且该四根长双头螺栓将两个下球形颗粒限位,所述的试验用球形颗粒夹在上球形颗粒与两个下球形颗粒之间。
所述的测量组件用以检测两个下球形颗粒底部和侧面的压力数据,包括分别设置在底座对应位置上的底座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刚性挡板上的挡板压力传感器,底座压力传感器与挡板压力传感器正交设置。
所述的底座压力传感器与下球形颗粒之间以及挡板压力传感器与下球形颗粒之间均设有限定位移垫块,该限定位移垫块与下球形颗粒的接触面上设有形状匹配的球体面凹槽。
所述的刚性挡板底部通过刚性垫块与底座连接。
所述的试验用球形颗粒与前后挡板之间设有柔性约束板。
一种球形颗粒多点接触试验装置的加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放置球形颗粒:将两个并排设置的下球形颗粒通过长双头螺栓限位固定在两个刚性挡板之间,并在下球形颗粒与刚性挡板之间设置挡板压力传感器与限定位移垫块,刚性挡板通过刚性垫块固定在底座上,下球形颗粒与底座之间设置底座压力传感器与限定位移垫块,在两个并排设置的下球形颗粒上放置试验用球形颗粒,并将使用单球约束夹具固定好的上球形颗粒置于最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45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