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铝镇静钢的脱氧造渣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94253.9 | 申请日: | 2019-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4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应江;邓勇;李宝庆;解养国;单永刚;胡晓光;张雷;谢大为;熊华报;赵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7/06 | 分类号: | C21C7/06;C21C7/00;C22C33/06;C22C38/02;C22C38/04;C22C38/06 |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古绪鹏 |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碳铝 镇静钢 脱氧 造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铝镇静钢的脱氧造渣方法,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本发明步骤如下:步骤一:转炉出钢时添加增碳剂对钢水预脱氧;步骤二:钢水进LF炉精炼,向渣面加入增碳剂对炉渣进行脱氧;步骤三:调整钢包底吹氩流量;步骤四:测温后,开始加热;步骤五:停止加热后,测温、定氧,开始对钢水进行脱氧及造还原渣;步骤六:铝铁、铝粒加入并强搅拌5分钟后取样。本发明在出钢期通过增碳剂对钢水预脱氧、在LF炉精炼期采用铝铁对钢水深脱氧及合金化、通过增碳剂、铝粒及精炼渣进行造还原渣,具有造渣速度快、造渣成本低、钢水氮含量低、钢水洁净度高等优点,并且能改善低碳铝镇静钢的钢水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碳铝镇静钢的脱氧造渣方法。
背景技术
低碳铝镇静钢(C:0.03~0.06%、Al:0.02~0.07%、Si≤0.03%)是冷轧薄板的典型钢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和建筑行业。目前国内外主流钢厂一般采用四种工艺路径生产:(1)“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CAS-OB→连铸”;(2)“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吹氩站→连铸”;(3)“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RH→连铸”;(4)“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LF→连铸”。在连铸机为CSP型式时,由于连铸机特点,要求钢水中的硫含量小于0.006%,需进LF炉进行深脱硫。中国专利“一种低碳铝镇静钢的冶炼方法”。缺点在于RH工序不能进行深脱硫,难以适应CSP连铸机。中国专利“一种中低碳铝镇静钢的生产方法”但是缺点在于:①利用铝进行脱钢中氧及渣中氧,钢水Al2O3总生成量大,LF炉后期需喂入大量钙线进行钙处理,成本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铝镇静钢的脱氧造渣方法,本发明在出钢期通过增碳剂对钢水预脱氧、在LF炉精炼期采用铝铁对钢水深脱氧及合金化,通过增碳剂、铝粒及精炼渣进行造还原渣,具有造渣速度快、造渣成本低、钢水氮含量低、钢水洁净度高等优点,并且能改善低碳铝镇静钢的钢水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低碳铝镇静钢的脱氧造渣方法,其步骤为:
步骤一:转炉出钢过程加入增碳剂对钢水进行预脱氧并加入造渣料调整渣系;
步骤二:钢水进LF炉精炼,向渣面加入增碳剂0.5~0.6kg/吨钢,加入时增碳剂均匀分布;
步骤三:调整钢包底吹氩流量,吹氩流量设定为400~600NL/分钟,吹破渣层后,立即将吹氩流量设定为200~400NL/分钟,保证钢水亮面100~150mm;
步骤四:测温后,开始加热,加热目标温度1620~1630℃,加热期间,分2~4加入精炼渣进行埋弧,每批加入量0.4~0.8kg/吨钢;
步骤五:停止加热后,测温、定氧,开始对钢水进行脱氧及造还原渣;
步骤六:铝铁、铝粒加入并强搅拌5分钟后取钢样A、取渣样B,观察炉渣颜色;
步骤七:获知钢样A分析结果后,根据其Als含量加铝铁调整Als至“LF出站目标值+0.005%”,根据其Mn含量加锰合金调整锰含量至目标值;
步骤八:铝铁、锰合金加入后,强搅3分钟后取钢样C,捞取渣样D,持续步骤六,直到炉渣颜色介于白色或黄白色或绿白色;
步骤九:炉渣颜色介于白色或黄白色或绿白色后,继续强搅拌3~5分钟,强搅拌期间,关闭炉门,调整除尘开口度,保证炉内微正压气氛,强搅结束后测温,根据所测温度决定是否加热,调整温度至喂线温度;
步骤十:喂钙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42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