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醚多元醇在制备耐湿热老化的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1764.5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6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班晓龙;宋宝宁;李玉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化化学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G65/28;C08J9/12;C08J9/14;C08L75/08;C08L25/12;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淑歌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丁烷 聚醚多元醇 聚醚型聚氨酯 软质泡沫 耐湿热老化 制备 耐湿热老化性能 优化选择 疏水性 碳链 应用 引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醚多元醇在制备耐湿热老化的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中的应用,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原料包括环氧丁烷,且环氧丁烷的质量占原料总质量的50‑95%;通过将环氧丁烷引入聚醚多元醇,利用环氧丁烷的长侧碳链的疏水性,并对环氧丁烷的含量进行优化选择,来提高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的耐湿热老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醚多元醇在制备耐湿热老化的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聚氨酯软质泡沫因其柔软的触感,优异的支撑和回弹性能,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垫材,在各种硬度的床垫、汽车座椅、鞋底和鞋面、头枕、家庭和办公室的沙发椅子、扶手以及各种汽车内外饰等等都有广泛应用。同时,聚氨酯软质泡沫可以制作成各种密度,从10-300kg/m3,密度低且范围宽,适合各种场合;制作工艺也是多种多样,从最简单的箱式发泡到直接在复杂构型的模具中一次注射成型,可以通过切割等方式得到各种不同形状的产品;生产者可以通过调节配方中各个组分的比例,以及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比例得到各种密度和硬度的产品,灵活度很高,为下游制品开发提供了多种可能。
聚氨酯软质泡沫多为开孔结构,空气可以自由流通于泡沫内部,而泡沫本身密度低,比表面积大,使得泡沫材料本身可以和空气以及水蒸气充分接触,进而导致氨基甲酸酯键可以发生水解反应,降低泡沫的使用寿命。
聚氨酯软质泡沫分为聚醚型聚氨酯软泡和聚酯型聚氨酯软泡,目前,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的耐水解性能虽然优于聚酯型聚氨酯软质泡沫,但是其耐水解性能仍然不能满足现有的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的使用需求,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的耐水解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的耐湿热老化性能不能满足其使用需求,从而提供一种聚醚多元醇在制备耐湿热老化的聚醚型聚氨酯软泡中的应用,以进一步提高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的耐湿热老化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醚多元醇在制备耐湿热老化的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中的应用,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原料包括环氧丁烷,且环氧丁烷的质量占原料总质量的50-95%。
优选地,所述环氧丁烷的质量占原料总质量的50-70%。
所述聚醚多元醇是由多羟基化合物,环氧丁烷,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反应得到,其中,环氧乙烷质量占原料总质量的5-50%,环氧丙烷质量占原料总质量的5-50%,多羟基化合物占原料总质量的1-3%。
优选地,所述环氧丙烷质量占原料总质量的30-42%,环氧乙烷质量占原料总质量的8-13%,多羟基化合物占原料总量的1.5-2.5%。
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2-8;分子量200-12000;羟值10-900mgKOH/g;粘度50-10000mPa·s/25℃;含水量<0.1%;酸值<0.1mg KOH/g。
优选地,所述聚醚多元醇官能度为3,羟值28-56mgKOH/g,粘度1000-3500mPa·s/25℃。
所述多羟基化合物为甘油,二乙醇胺中的一种。
所述耐湿热老化的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异氰酸酯10-90份,多元醇100份,发泡剂0.5-50份,催化剂0.1-0.5份,表面活性剂0.1-10份。
所述耐湿热老化的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的原料还包括交联剂,其质量份数为0-10份。
所述多元醇为上述聚醚多元醇和/或由上述的聚醚多元醇制备得到的聚合物多元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化化学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佳化化学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17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