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质的有机肥制备工艺及施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9957.7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3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舒艳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艳婷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C05G3/08 |
代理公司: | 长沙中科启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6 | 代理人: | 匡治兵 |
地址: | 33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工艺 有机肥 施用 施肥 生物质 天数 蛔虫卵死亡率 产量增长率 粪大肠菌群 有机质含量 核桃仁 底肥 包裹作用 高压氮气 树苗移栽 水热炭化 协效作用 泥炭苔 葡萄皮 小分子 果期 混料 活化 苗床 喷施 膨化 碳链 穴施 叶面 造粒 发酵 断裂 秸秆 果树 土壤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生物质的有机肥制备工艺及施用方法,制备工艺包括混料、膨化活化、水热炭化、发酵、造粒步骤,严格控制水分、温度等工艺参数,使得泥炭苔和秸秆对核桃仁皮、葡萄皮内物质的包裹作用加强,分子中的大分子碳链也在高压氮气的冲击下断裂成小分子碳,具有不偏肥、元素丰富、长效高效、与土壤协效作用好的特点;施用方法选取了树苗移栽、穴施底肥、喷施叶面、苗床施肥的四种施肥方法。本发明有机肥包含的有机质含量达到46.2%、总养分含量达到5.7%,粪大肠菌群数为18个/g,蛔虫卵死亡率为98.7%;应用到果树的施肥中,果期提前天数达到15天,成熟期提前天数达到17天,产量增长率达到8.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有机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质的有机肥制备工艺及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质有机肥生产工艺中,原料的选择可以是各种畜禽粪便及各种废弃物,基本配方的含量因种类和设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微生态理论认为,接种大量优势有益微生物与农作物根际可能起到调节生态平衡的综合作用;植物促生根际细菌理论认为,接种大量有益菌于作物根部,之所以能促进生长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是固氮、解磷、解钾、抑制病原菌或刺激生长的单一作用。
生物质有机肥的配方和方法因原料来源、发酵方法、微生物种类和设备的不同而各有差异。配料的一般原则是:在总物料中的有机质含量应高于30%,最好在50%~70%;碳氮比为30~35:1,腐熟后达到15~20:1;pH为6~7.5之间;水分含量控制在30%~70%。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原料前处理、接种微生物、发酵、干燥、粉碎、筛分、包装、计量等。
公布号CN10819157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废弃生物质制备炭基有机肥的方法,将废弃生物质通过水热炭化转化为水热炭,然后将水热炭与有机肥合理配伍,制备得到所述的炭基有机肥。该有机肥可有效改良土壤和提高作物产量,不但可以提高有机肥的肥效,而且实现了废弃生物质的高效循环利用。有机肥在制备、施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进行严格的尺寸粒径、碳氮比、温度、水分含量的控制,使得生物质有机肥的各项参数和成分含量波动范围大,质量不稳定;2、仅仅考虑到氮肥、磷肥、钾肥等主要营养物质的供给,未考虑到能够对土壤肥力和功能进行改进的其他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且无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使成分之间发挥协同作用,对树木庄稼的生根、移栽、生长能力的改进还有待提高;3、施用过程中,通常需要与大量的腐熟肥再次混合后施用,会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施用方法对土壤、树木庄稼的危害大,需要研究一种危害小、施用范围广的有机肥施用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质的有机肥制备工艺及施用方法,通过混料、膨化活化、水热炭化、发酵、造粒的工艺步骤,严格控制水分、温度等工艺参数,使得泥炭苔和秸秆对核桃仁皮、葡萄皮内物质的包裹作用加强,分子中的大分子碳链也在高压氮气的冲击下断裂成小分子碳,部分氮气可以被孔隙吸附,炭化物料呈现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微生物在分解该有机质时,可分泌出腐植酸、酶和生长素等各种生物物质,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又含有Ca、Fe、Zn、Cu等微量元素,具有不偏肥、元素丰富、长效高效、与土壤协效作用好的特点;
施用方法选取了树苗移栽、穴施底肥、喷施叶面、苗床施肥的四种施肥方法,应用到果树的施肥过程中,可以显著提前果树的果期、成熟期,大大提高产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质的有机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混料:按照重量份计,取核桃仁皮12~18份、葡萄皮25~32份、泥炭苔4~10份、秸秆35~50份,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艳婷,未经舒艳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99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