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备份数据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9515.2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7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袁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云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G06F16/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李玲玉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备份数据 备份策略 备份 克隆 备份数据管理 快照 备份频率 二次加工 节点使用 设备成本 数据恢复 网络方式 用户需要 原始状态 块设备 数据源 保证 挂载 恢复 储存 便利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备份数据的使用方法,主要根据用户的备份策略获取用户需要备份的数据,其中用户的备份策略包括数据源,备份时间和备份频率。当获取到备份数据后,自动进行数据的快照,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自动对备份数据进行标记,保证备份数据管理的便利。备份数据以原始状态储存,不进行二次加工,保证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再根据用户的恢复需求,自动对指定的备份数据进行克隆,将克隆卷所在的块设备通过网络方式,挂载给备份数据使用节点使用。实现了数据无需恢复,即可使用。节省了实际生产中,数据恢复所需的大量时间和设备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备份数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以Oracle数据库为例,在传统备份/恢复领域,要使用一个备份数据文件通常要分为两个步骤,即:先恢复(下文简称Restoration):通过备份文件覆盖被损坏的数据文件,此时的数据文件通常要早于发生故障时的时间点;此时,当 Restoration完成后,再执行复原(下文简称Recovery):通过使用 Oracle 日志记录信息,将更改应用于各个块,以将数据库向前移动到故障发生的时间点。使用传统备份方案,当业务系统发生故障,从金钱成本来说,用户需要先准备一套恢复环境,除了需要提供与应用所需的软件外,还需要提供与等于或大于业务系统的存储空间。
从时间成本来说,需要将备份数据完整拷贝到恢复环境,当备份数据较大时,需要大量时间。而传统的备份方案将数据备份之后,往往还要进行数据的压缩、重组。所以当数据拷贝完成后,还需要将备份数据还原成原始数据状态,业务系统才能正常识别。
由于以上两个成本问题,传统备份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做恢复演练成本高、操作复杂,用户无法便捷的验证备份数据是否有效,可能会导致业务故障后,却发现备份数据失效,无法恢复而丢失数据的情况。故障发生后,数据恢复慢,业务中断时间长。平时备份数据占用用户大量资源,因使用成本高,用户却很难对其进行二次利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对数据进行恢复,可以直接使用备份数据的备份数据的使用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备份数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存储节点根据数据源的类型和大小,通过网络方式给数据源提供相应大小的块设备;这里的块设备是存储节点从本地物理存储中,生成一个逻辑块设备。
步骤2:数据源节点挂载块设备,并根据数据源操作系统不同,将提供的块设备格式化为对应的文件系统;
步骤3:存储节点根据用户设置的备份策略获取具体的备份数据;
步骤4:数据源节点完成备份后,卸载块设备,存储节点将通过网络提供给数据源节点的块设备收回;
步骤5:通过写入时复制(Copy-on-Write)方式为备份数据创建一份快照;
步骤6:记录备份时间点、数据源、备份方式、备份类型、数据量和状态信息;
步骤7:存储节点根据用户的恢复策略查找到所需的快照;
步骤8:存储节点根据选择的快照,通过写入时复制(Copy-on-Write)方式,创建一个可读可写的克隆卷;
步骤9:存储节点将克隆卷所在的块设备,通过网络方式提供给备份数据使用节点;
步骤10:备份数据使用节点,挂载收到的块设备,直接使用。
进一步,所述步骤1和步骤9中的网络方式包括iscsi或FC、或I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云信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云信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95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