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靶向肿瘤细胞的给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8779.6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7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房晨婕;支晓敏;钱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47/54;A61K47/55;A61K47/64;A61K47/65;A61P35/00;A61K3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黄爽 |
地址: | 10006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靶向 肿瘤 细胞 体系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靶向肿瘤细胞的给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给药体系是由硫辛酸‑甘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甘氨酸‑阿霉素(简称LAX)修饰的金纳米棒。首先合成具有光热转化性能的金纳米棒,在其表面修饰LAX分子,得到AuNR‑LAX纳米药物传递体系。通过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CF‑7/ADR耐药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评价,表明AuNR‑LAX具有抗肿瘤活性,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对于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均增强,具有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能力。与阿霉素相比AuNR‑LAX可降低其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靶向肿瘤细胞的给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肿瘤的发生,人类的健康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对肿瘤治疗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其中,化学药物治疗即化疗,利用化学药物对肿瘤进行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往往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了临床化疗的治疗效率,导致临床肿瘤化疗的失败。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化疗患者治疗失败或术后复发是由耐药性导致的。此外,大多数抗肿瘤化疗的药物本身水溶性差,药物的选择性差,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细胞产生损伤,引起一系列如脱发、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因此,研究克服肿瘤耐药问题以及减少抗肿瘤药物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毒副作用对临床抗肿瘤治疗非常重要。目前克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和减少其毒副作用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寻找和开发新的药物载体材料并构建有效的靶向药物传递系统。
阿霉素属于蒽环类抗生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化疗药物,对实体瘤和液体瘤都有比较好的抑瘤作用,已经广泛用于治疗肺癌、宫颈癌、肺癌、肝癌、白血病、淋巴癌等肿瘤,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化疗药物之一。但是,阿霉素的水溶性较差,在溶液中不稳定,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药代动力学不稳定。此外,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耐药性是指经过化疗后,癌细胞对结构相似的药物产生耐药性,也可以对其他结构不具有相似性的药物产生耐药性。此外,有些癌细胞本身就有耐药性。因此,阿霉素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较易产生耐药现象,这严重影响了阿霉素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阿霉素在应用中还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长期使用可发生剂量依赖的不可逆的心脏毒性、肝脏损害、大脑和肾脏损伤。因此,构建阿霉素的药物传递系统,促进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分布,增加药效并减少毒副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金纳米棒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一直受到广泛研究。通过对金纳米棒的表面修饰,可以使其表面的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保持相对平衡,提高其稳定性。金纳米棒独特的光学性质和光热效应,也是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金纳米棒生物相容性良好,目前有一些金的纳米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说明其对人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金纳米棒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多功能药物载体材料。
金纳米棒的光学性质主要源于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现象。金表面有很多自由电子,这些电子的集体激发即为等离子体,受到光照射时,当入射光子的频率和等离子体振动频率相当时,就会发生等离子共振的现象。等离子体共振现象可使光学性质显著增强,如在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具有强吸收,这些性质对于构建多功能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利用其表面易于修饰的性质进行载药,结合药物的化学治疗和金纳米棒的光热效应可以提高纳米传递系统的抗肿瘤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靶向肿瘤细胞的给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未经首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87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