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转印型高强度全塑发泡仿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6135.3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3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盛岳金;赵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美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4 | 分类号: | C08L51/04;C08L69/00;C08L61/16;C08L23/16;C08L59/00;C08K7/14;C08J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杜瑞锋 |
地址: | 245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转印型高 强度 发泡 木材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建筑装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转印型高强度全塑发泡仿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热转印型高强度全塑发泡仿木材料,以抗冲击级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醚醚酮、三元乙丙橡胶、20%玻纤增强聚氧化聚甲醛、发泡剂、UV吸收剂、润滑剂为原料制得高强度全塑发泡型材,再以仿木热转印材料经过热转印工序形成仿木热转印层,制得热转印型高强度全塑发泡仿木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弯曲强度,清晰的仿木图案,有效解决了目前全塑仿木材料强度(抗拉强度及弯曲强度)不高及需要通过模具才能实现仿木的问题,热转印的使用提高了仿木的效果及生产效率,最终产品可以应用于对装饰性和承重强度有要求的领域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装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转印型高强度全塑发泡仿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仿木工艺是建筑装饰领域通常采用的一种装饰工艺技术,运用这种工艺技术可以生产制作出外观似实木的各种产品。仿木工艺制作出来的产品从外观上看,仿木和真正木头制品的视觉效果不相上下,能以假乱真,甚至难以区分,达到非常好的装饰效果。
仿木材料即指能够实现仿木效果的建筑材料,旨在代替真木以利于节约森林资源。仿木材料可分为传统仿木材料与高级仿木材料:传统仿木材料多用水泥制作,通过在其表面加以封闭或雕刻修饰形成仿木效果,当通常只能模仿外在效果;而高级仿木材料则是采用现代塑料加工工艺制得,既可以模仿真木的外在装饰效果,又能模拟其使用性能、质感甚至气味等。
在现有通常使用的高级仿木材料中,全塑发泡仿木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与普通塑木材料相比,全塑发泡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水性、防霉性、耐久性等优点,目前,全塑发泡复合材料以聚苯乙烯类产品居多,虽然聚苯乙烯具有成本低、易加工成型等优点,但是其强度一般,随着室内装饰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全塑发泡型材要求具有大于22MPa的抗拉强度及弯曲强度以作为支撑件使用,甚至要求更高,而普通的聚苯乙烯型全塑发泡型材的抗拉强度及弯曲强度一般在1500MPa左右,无法达到上述高强度的功能要求。而且目前全塑复合材料行业的仿木主要是通过挤出模具或者后续模具压纹实现的,木纹单一、花样较少。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热转印型高强度全塑发泡仿木材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全塑聚苯乙烯装饰材料由于强度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热转印工艺来实现全塑型材表面的仿木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上述热转印型高强度全塑发泡仿木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热转印型高强度全塑发泡仿木材料,其制备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具体的,所述玻纤增强聚氧化聚甲醛为20%玻纤增强聚氧化聚甲醛。
具体的,所述发泡剂包括碳酸氢铵和/或碳酸铵。
具体的,所述UV吸收剂包括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即紫外线吸收剂UV-9。
具体的,所述润滑剂包括白油和/或己二酸二异辛酯。
具体的,所用仿木纹热转印纸是市售买来直接用的,其重量包含脱模纸及油墨的重量;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所述热转印型高强度全塑发泡仿木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所述抗冲击级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醚醚酮、三元乙丙橡胶、玻纤增强聚氧化聚甲醛在70-80℃烘箱中充分干燥3-5h,备用;
(2)取配方量的上述干燥后的抗冲击级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醚醚酮、三元乙丙橡胶、玻纤增强聚氧化聚甲醛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料;并将所述第一混合料加入平行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炼、挤出、造粒,得到第一粒料,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美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黄山美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61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