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脂质体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5754.0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7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全;李林;李贵兴;李春斌;王剑锋;权春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9/29 | 分类号: | A61K39/29;A61K39/245;A61K9/127;A61K47/24;A61K47/28;A61P1/16;A61P31/20;A61P31/22;C12N15/70;C12N15/62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胡景波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脂质体疫苗 病毒表位 制备 串联 疫苗 脂质体 蛋白 病毒包膜蛋白 病毒抗原表位 基因工程技术 包膜蛋白 病毒疫苗 蛋白表达 基因工程 抗原表位 免疫活性 天然病毒 形式构建 构建 上膜 组装 镶嵌 细胞 基因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脂质体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病毒疫苗技术领域。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脂质体疫苗的制备方法,提取病毒抗原表位信息,选择病毒包膜蛋白的跨膜序列或者选择细胞上膜受体的跨膜序列,并将跨膜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以基因的形式分别设计在串联病毒表位蛋白的两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具有跨膜序列的串联病毒表位蛋白,保证串联病毒表位蛋白表达后能够有效镶嵌在脂质体上,构建脂质体疫苗。本发明利用跨膜序列将疫苗的抗原表位有效固定在脂质体上,是通过模拟天然病毒包膜蛋白的组装形式构建疫苗,有利于提高疫苗的免疫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毒疫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脂质体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从最早的接种用牛痘,到现在多种多样的疫苗,为保护人类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是利用低毒性为代价诱导机体形成抗体,免疫效果不理想并有安全隐患。灭活疫苗只是在使用阶段使病毒灭活,要生产过程中仍是使用有感染性的病毒,生产环节存在风险。亚单位疫苗,尤其是针对具有包膜结构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主要通过异源表达病毒的包膜蛋白诱导人体形成抗体,过程中不使用活性病毒,过程安全;但基因工程疫苗多是病毒包膜蛋白的胞外域部分,没有完整的病毒包膜结构,免疫效果不如完整的病毒颗粒。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利用脂质体镶嵌病毒的抗原表位蛋白,使疫苗具有与天然病毒颗粒相似的包膜结构,提高疫苗的免疫活性。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是:将病毒的抗原表位串联表达,将在串联表达的病毒抗原表位蛋白两端增加可以镶嵌于脂质体佐剂上的跨膜序列,通过两端的跨膜序列把串联表达的病毒抗原表位区镶嵌在脂质体表面,形成与天然病毒颗粒相似的包膜结构,提高疫苗的免疫活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脂质体疫苗的制备方法,提取病毒抗原表位信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具有跨膜序列的串联病毒表位蛋白用于疫苗制备。
进一步的,选择病毒包膜蛋白的跨膜序列或者选择细胞上膜受体的跨膜序列,并将跨膜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以基因的形式分别设计在串联病毒表位蛋白的两端,保证串联病毒表位蛋白表达后能够有效镶嵌在脂质体上,构建脂质体疫苗。其中跨膜结构选自于病毒的包膜蛋白跨膜序列,如乙肝病毒的跨膜序列:LYSILSPFLPLLPIFFCLWVYI、FIIFLFILLLCLIFLLVLL等,带状疱疹的跨膜序列:A AWTGGLAAVVLLCLVIFLIC等。
进一步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S1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与结构生物学技术确定具体致病性病毒的抗原表位;
S2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与结构生物学技术确定获取病毒包膜蛋白的跨膜区序列,以及相应的编码基因;
S3设计甘氨酸肽链将各种抗原表位连接在一起,利用化学合成法获取目的基因,并且在目的基因两端分别设计跨膜序列的编码基因;
S4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完成相应表达载体的构建,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入受体细胞表达具有跨膜序列的串联病毒表位蛋白;
S5选择分离膜蛋白用表面活性剂,利用生化分离技术完成具有跨膜序列的串联病毒表位蛋白的分离纯化;
S6以卵磷脂与胆固醇制备脂质体,或与人工合成类脂共同制备脂质体;
S7分别用表面活性剂溶液溶解脂质体与串联病毒表位蛋白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57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