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塑制品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84937.0 | 申请日: | 2019-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高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化龙 |
| 主分类号: | C04B33/04 | 分类号: | C04B33/04;C04B33/13;C04B41/83;B44C3/04;B44C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睿 |
| 地址: | 01600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工艺 颜料 泥塑 泥浆 水溶 上色 泥坯 过滤 高温烧制 纹理效果 细小微孔 红胶泥 红珍珠 水混合 吸水性 陶泥 脱模 模具 成型 倾倒 取出 流动 艺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塑制品及其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红珍珠陶泥、红胶泥和水混合,搅拌后过滤,得泥浆;(2)将步骤(1)所得泥浆注入模具,泥浆取出脱模后,再经高温烧制成型,得泥坯;(3)将颜料与水进行混合、过滤,得水溶颜料;(4)将步骤(3)所得水溶颜料倾倒上色于步骤(2)所得泥坯,待水溶颜料干燥后,即得泥塑制品。所述制备工艺能得到硬度适中且表面具有吸水性的细小微孔,上色后泥塑制品有自然流动的纹理效果,增强了艺术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陶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塑制品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泥塑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
现有的泥塑制品中,颜色的质感过于单调,没有立体的流动感,限制了艺术的提升;另外,泥坯本身硬度的缺陷也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寿命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塑制品及其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能得到硬度适中且表面具有吸水性的细小微孔,上色后泥塑制品有自然流动的纹理效果,增强了艺术价值。
本发明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泥塑制品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红珍珠陶泥、红胶泥和水混合,搅拌后过滤,得泥浆;
(2)将步骤(1)所得泥浆注入模具,泥浆取出脱模后,再经高温烧制成型,得泥坯;
(3)将颜料与水进行混合、过滤,得水溶颜料;
(4)将步骤(3)所得水溶颜料倾倒上色于步骤(2)所得泥坯,待水溶颜料干燥后,即得泥塑制品。
发明人反复试验发现,当采用红珍珠陶泥、红胶泥和水混合后烧制,所得泥坯硬度适中,寿命长,且泥坯表面还能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小孔,且小孔有吸水作用。当后期颜料上色于泥坯表面时,小孔的吸水性有利于上色,使得颜料干得快,由于颜料在泥坯表面流动,故可产生自然流动的纹理效果,提高了艺术欣赏价值。
红珍珠陶泥、红胶泥和水的混合比例直接影响后期泥坯的成型质地,经发明人反复验证,优选地,步骤(1)中,当所述红珍珠陶泥、红胶泥和水的重量比为1:1~2:0.5~0.8时,泥坯的成型质地最佳。
红珍珠陶泥、红胶泥和水混合后,需经合理地搅拌,例如时间过短,会导致陶泥和胶泥中的颗粒碎化不充分,高温煅烧成型时泥坯易破裂。经发明人反复验证,优选地,步骤(1)中,当所述搅拌时间为2~4h时,搅拌会使泥浆变细变均匀。
优选地,步骤(2)中,将步骤(1)所得泥浆注入模具,30~35min后倒出多余泥浆,2~2.5h后取出脱膜,模具中留下5~7mm厚泥,再进行修整、打孔、晾干、打磨,再经高温烧制成型,得泥坯。
在高温煅烧时,升温的速率以及最终升至的温度对泥坯形态有决定性的影响,升温速率过快,会导致泥坯开裂,最终温度过高,会导致泥坯变形甚至烧化;升温速率过慢,最终温度过低,会导致泥坯硬挺度不够。经发明人反复验证,优选地,步骤(2)中,当所述高温烧制温度为1110~1140℃时,且从常温开始,以100~105℃/h的速率进行升温,成型后的泥坯坚硬度适中,适合后期的颜料上色。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颜料与水的体积比为1:1~1.5。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颜料为丙烯颜料。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过滤经100目滤网。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工艺制备得到的泥塑制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化龙,未经高化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49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