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实现快速检测氮成分的制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4862.6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6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何春华;林勇传;黎小春;刘治军;王春风;易致达;周应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马赟斋 |
地址: | 537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样 浇注腔 铸型 快速检测 可拆卸连接 快速生产 铁水浇注 铁水熔炼 铁液浇注 稳定生产 晾干 氧化层 再加工 浇注 腔体 铁液 制作 冷却 凝固 取出 检测 检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实现快速检测氮成分的制样方法,涉及检氮试样的制作方法,解决了目前检测时间长、无法适应炉前快速生产要求的问题。所述制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铁水熔炼后,取铁液浇注到检氮的铸型中;铁液凝固后,取出冷却至常温,敲断试样的尾部;试样尾部去掉氧化层,晾干,即可。所述铸型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铸型和第二铸型,并围成一制样腔,制样腔的一端设有一浇注腔,制样腔与浇注腔相连通,所述制样腔和浇注腔均为圆柱形的腔体,所述浇注腔大于制样腔。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作检氮试样,直接取铁水浇注成检氮试样,不用浇注成其它的试样后再加工成检氮试样,可快速完成制样并用于检验,实现炉前快速检氮成分,稳定生产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氮试样的制作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以实现快速检测氮成分的制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进步,研究者已对氮作了很深入的研究,已探明了氮的两面性。在一定的氮含量范围内,可以提升铸件的材质性能,但超过某一特定的量后,会出现负面影响,产品出现氮气孔,导致产品批量报废,难以解决。
目前,较为常用的检氮方式有两种,一种检测方法是采用光谱方式检验,但检测的氮成分偏差较大,对于精准生产来说,无法达到精准生产的要求。另一种检测方法是采用氧氮分析仪或是氧氮氢分析仪来检测,该方法检测的氮含量较为精准,能满足精准生产的要求。但该检测方法在制样上有所制约,铁液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取部分铁液浇注到特定的铸型中,等待铁液自然冷却到常温状态后,开箱取出试样,再由车床加工达到检测要求大小的试样,试样大小一般为直径≤5mm,重量在1g左右。从铁液取样浇注到铸型中,再到加工完试样所需要的时间,至少需要1h以上,再把试样投入到氧氮分析仪或是氧氮氢分析仪中检测氮成分含量,制样周期较长,检测时间太长,无法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无法适应炉前快速生产和控制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制样时间长导致检测时间长,无法适应炉前快速生产要求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快速检测氮成分的制样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于:
一种可以实现快速检测氮成分的制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铁水熔炼后,取铁液浇注到检氮的铸型中;
(2)铁液凝固后,自然冷却至600~700℃,取出冷却至常温,敲断试样的尾部;
(3)试样尾部去掉氧化层,晾干,即可完成制样。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铁液的温度为1350~1400℃。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冷却的方式为水冷或自然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铸型包括第一铸型和第二铸型,所述第一铸型和第二铸型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铸型与第二铸型围成一制样腔,所述制样腔的一端设有一浇注腔,所述制样腔与浇注腔相连通,且所述制样腔和浇注腔均为圆柱形的腔体,所述浇注腔大于制样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可以实现快速检测氮成分的制样方法的铸型,所述铸型包括第一铸型和第二铸型,所述第一铸型和第二铸型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铸型与第二铸型围成一制样腔,所述制样腔的一端设有一浇注腔,所述制样腔与浇注腔相连通,且所述制样腔和浇注腔均为圆柱形的腔体,所述浇注腔大于制样腔。
进一步地,所述制样腔的内壁上设有一凸起的应力环。
进一步地,所述应力环包括第一斜块和第二斜块,所述第一斜块的一端与制样腔和浇注腔的连接处衔接,另一端沿所述的制样腔的中心轴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斜块的一端与第一斜块的另一端衔接,另一端倾斜延伸至所述的制样腔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块的倾斜角度与第二斜块的倾斜角度相等,且所述第一斜块和第二斜块的倾斜角度为30-4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48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