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4592.9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98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赵久然;宋伟;苏爱国;王帅帅;卢柏山;史亚兴;徐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C12Q1/689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白艳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赖氨酸 玉米 自交系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的选育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选育高赖氨酸含量的玉米自交系的方法,利用OE2‑4标记进行高赖氨酸o2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在回交转育过程的回交群体中鉴定筛选到基因型为O2o2的个体,在自交分离群体中鉴定筛选到基因型为o2o2的个体,比利用常规化学分析法进行高赖氨酸表型数据检测成本低、速度快,且不需要对等到适采期籽粒灌浆结束以后剥取籽粒,避免对果穗产生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普通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0%左右,并且其中50-60%是营养价值极低的醇溶胶蛋白,这种蛋白缺乏人体和单胃动物营养所必需的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lysine)和色氨酸。赖氨酸是防癌抗癌、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的关键物质,但是不能自身合成,只能从体外摄入。鲜食玉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作为水果和蔬菜直接进行食用的玉米类型。因此,利用opaque-2基因(o2基因)改良鲜食玉米蛋白质品质,改善和提高玉米籽粒营养成分的含量和质量,对于提高其食用和加工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回交转育的方法,可以实现高赖氨酸性状o2基因的定向改良。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把高赖氨酸o2基因导入到轮回亲本选育自交系时,由于该性状是隐性单基因控制,需要对回交1代自交,在分离的自交后代中选择籽粒赖氨酸含量高的植株继续回交,然后自交、回交、再自交,直至回交多代遗传背景与轮回亲本基本一致,再自交2代,才能获得性状稳定的高赖氨酸自交系。而且籽粒赖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复杂,成本高。可见,利用常规回交转育方法,对于隐性单基因控制的性状来说,需要使用回交、自交交替的方法,同时依赖表型鉴定才能将目标性状准确的选择出来,选系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不依赖于表型选择,即不受环境、基因互作、基因与环境互作等因素的影响,而是直接对基因型进行选择,因而能大大提高育种效率。SNP标记作为第三代分子标记,与SSR标记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在基因组中密度更高分布更均匀;二是易实现数据整合比较;三是多数SNP变异与基因功能密切相关;四是易实现数据统计的自动化。因此,开发相应的SNP分子标记,利用分子标记对玉米高赖氨酸性状进行选择,对高赖氨酸鲜食玉米自交系选育有着独特的优势。
发明内容
为了选育高赖氨酸含量的玉米自交系,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选育高赖氨酸含量的玉米自交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作为非轮回亲本,非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作为轮回亲本,杂交后进行第一次回交,得到BC1代群体;
再将所述BC1代群体按照如下1)-a至1)-c的步骤鉴定:
1)-a、检测所述BC1代群体的SNP位点OE2-4基因型为TT、GG还是TG,选取SNP位点OE2-4基因型为TG的BC1代单株;
所述SNP位点OE2-4为玉米基因组中o2基因的第五外显子区域第2137位;
1)-b、将所述SNP位点OE2-4基因型为TG的BC1代单株进行第一次SSR扩增,得到SNP位点OE2-4基因型为TG的BC1代单株的SSR扩增图谱;
所述第一次SSR扩增的SSR引物对为表3所示的40对SSR引物对中对所述非轮回亲本和所述轮回亲本存在差异扩增图谱的SSR引物对;
1)-c、将所述SNP位点OE2-4基因型为TG的BC1代单株的SSR扩增图谱和采用所述第一次SSR扩增的SSR引物对扩增所述轮回亲本的SSR扩增图谱进行比较,选取与所述轮回亲本的差异等位基因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后前10个单株作为下一步回交的母本,记作BC1代-A单株;
所述差异等位基因数为SSR扩增图谱谱带不一致的等位基因数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45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