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螺旋藻藻丝沥水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0773.4 | 申请日: | 201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6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汪志平;汪凡越;卢奇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20 | 分类号: | G01N23/20;G01N2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透射 电子显微镜 鉴定 螺旋藻 沥水 性能 方法 | ||
1.一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螺旋藻藻丝沥水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从培植池中取钝顶螺旋藻的藻液,用毛细吸管显微分离法挑取长度≥300μm的藻丝单体,培养成藻丝群体;
(2)对步骤(1)中所得藻丝群体取样,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如果藻细胞内多磷酸盐颗粒呈弥散状且最大直径不大于0.2μm,表明被鉴定藻丝具有良好沥水性能;如果藻细胞内多磷酸盐颗粒呈聚集状且最大直径大于0.4μm,则表明被鉴定藻丝沥水性能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培养条件为:以40W日光灯为光源,培养液面的光照强度为54μmol photons·m-2·d-1;按光照12h和黑暗12h交替的方式控制光照条件,光照时温度28℃、黑暗时温度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
(1.1)从规模化生产的培植池中取5mL螺旋藻藻液,用毛细吸管显微分离法挑取长度≥300μm的藻丝单体5条,分别置于编号且盛有1.0mL Zarrouk培养液的2.0mL Eppendorf管中培养25d,培植成藻丝群体;
(1.2)从步骤(1.1)的每只Eppendorf管中各吸取0.1mL藻液,分别转入编号且盛有1.0mL Zarrouk培养液的2.0mL Eppendorf管中继续培养;每只Eppendorf管中剩余0.9mL藻液分别用滤纸过滤收集藻体并编号;
(1.3)分别将步骤(1.2)过滤收集到的藻体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作、观察与分析;若藻细胞内多磷酸盐颗粒呈弥散状且最大直径不大于0.2μm,则为沥水性能好的藻丝;若藻细胞内多磷酸盐颗粒呈聚集状且最大直径大于0.4μm,则为沥水性能差的藻丝;
(1.4)根据步骤(1.3)的鉴定结果,从步骤(1.2)继续培养的藻丝中,挑选出沥水性能好的藻丝的Eppendorf管,其中的藻丝的沥水性能即为好的,用于工厂化培植生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中样品制作、观察与分析的过程具体包括:用无菌水清洗藻体3次,2.5%戊二醛固定2h,pH7.2的磷酸缓冲液漂洗3次,用锇酸固定1h;pH7.2的磷酸缓冲液漂洗3次,用50%、70%、80%、90%、95%和100%乙醇逐级脱水;用100%丙酮脱水,依次用1:1的丙酮:渗透液渗透、1:3的丙酮:渗透液渗透、全渗透液渗透过夜;包埋于0.5ml离心管中,切片,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染色,用日本产JEM-1200EX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摄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077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清理的储层伤害用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上下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