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斯特林压缩气体储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78547.2 | 申请日: | 2019-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5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肖刚;邱浩;王树林;倪明江;岑可法;骆仲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2G1/044 | 分类号: | F02G1/044;F02G1/053;H02K7/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1 | 代理人: | 杨楷;毛立群 |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斯特林 压缩 气体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斯特林压缩气体储能装置,包括斯特林发动机本体单元(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源(17),所述气源(17)通过第一单向阀(16)对斯特林发动机本体单元(1)输入气体;
储气罐(21),所述斯特林发动机本体单元(1)通过第二单向阀(20)向储气罐(21)输入气体;
其中,所述斯特林发动机本体单元(1)内部利用工作段对气源(17)所输入的气体进行转换并单向输入到储气罐(21)当中;
所述工作段接有能量源(23)和电机(10);
其中,所述电机(10)与斯特林发动机本体单元(1)之间双向信号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斯特林压缩气体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段包括加热器(2)和膨胀腔(3)、回热器(4)、冷却器(5)、膨胀腔活塞(7)、缓冲腔(13)、压缩腔活塞(15)和压缩腔(19);
所述膨胀腔(3)、加热器(2)、回热器(4)、冷却器(5)和压缩腔(19)依次相连,且形成一循环回路;
所述膨胀腔活塞(7)和压缩腔活塞(15)分别与膨胀腔(3)和压缩腔(19)相连;
其中,
所述气源(17)通过第一单向阀(16)与斯特林发动机本体单元(1)内的缓冲腔(13)相连;
所述压缩腔(19)通过第二单向阀(20)与储气罐(21)相连;
当所述缓冲腔(13)压力低于气源(17)压力时,气源(17)通过第一单向阀(16)向缓冲腔(13)内补充气体;
当缓冲腔(13)内部的气体压力高于压缩腔(19)内部气体的压力时,气体会从缓冲腔(13)进入到压缩腔(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斯特林压缩气体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13)设置在膨胀腔(3)和压缩腔(19)的下部;
其中,
所述膨胀腔(3)下部设置有膨胀腔密封件(6),所述膨胀腔(3)通过膨胀腔密封件(6)与缓冲腔(13)隔开;
所述压缩腔(19)通过其下部设置的压缩腔密封件(18)与缓冲腔(13)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斯特林压缩气体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2)与能量源(23)输入端连接,所述膨胀腔(3)设置在加热器(2)的一端的下部,所述回热器(4)设置在所述加热器(2)另一端的下部,所述冷却器(5)设置在所述回热器(4)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斯特林压缩气体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腔活塞(7)和压缩腔活塞(15)分别通过膨胀腔活塞杆(8)和压缩腔活塞杆(14)连接在同一个传动结构(12)上,所述传动结构(12)通过飞轮(11)与电机(10)输出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斯特林压缩气体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21)通过压力计(22)输出到压力反馈单元(9)的输入端,所述压力反馈单元(9)的输出端连接电机(10)的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斯特林压缩气体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林发动机本体单元(1)内部的压缩腔活塞(15)直径不小于膨胀腔活塞(7)直径的3倍。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斯特林压缩气体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17)和储气罐(21)与斯特林发动机本体单元(1)内部进行交换的气体为工质气体,所述工质气体为空气、氮气、氦气、氢气、二氧化碳当中的一种或任意多种组成;所述能量源(23)可由工业余热、太阳能、生物质、天然气的一种或任意多种组成,其中,斯特林发动机本体单元(1)可以是α型、β型和γ型的任意一种,同时可以是单作用型或双作用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85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