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寿命抗龟裂变形的管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7989.5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7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尚俊帅;任卫忠;程文领;靳玉生;孙丽丽;王建五;邓克敏;王登科;崔文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2;C22C38/24;C21D1/25;C21D6/00;C21D9/08;B23P15/24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亢志民 |
地址: | 459000 河南省焦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寿命 龟裂 变形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高寿命抗龟裂变形的管模,所述管模以21CrMo10材料为主要成份,其特征在于:在21CrMo10材料中按照重量百分比控制如下成份:C、Si、Mn、Cr、Mo、V、Al;
其中,提高C含量至0.23%-0.4%;提高Cr含量至2.4%-2.9%;提高Mn含量至0.7%-1%;其余成份控制在Si 0.20~0.30%,Mo 0.3~0.4%,V≤0.25%,Al≤0.02%;钢水镇静时间≥10分钟,开始浇铸,浇铸过程中注意做好铸流保护,钢锭需热送时,要空冷到钢锭中部温度450~500℃后再送走;具体是按照如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1)、首先以21CrMo10材料为主要成份制作管模,在21CrMo10材料成份中按照重量百分比加入C、Si、Mn、Cr、Mo、V、Al原料;其中提高C含量至0.23%-0.4%;提高Cr含量至2.4%-2.9%;提高Mn含量至0.7%-1%;其余成分控制在Si0.20~0.30%,Mo0.3~0.4%,V≤0.25%,Al≤0.02%,钢水镇静时间≥10分钟,开始浇铸,浇铸过程中注意做好铸流保护,钢锭需热送时,要空冷到钢锭中部温度450~500℃后再送走,热送时关闭门窗,组织好钢坯热送,避免产生表面裂纹;
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管模坯料在5000吨油压机下进行镦粗、拔长、锻造成型,镦粗过程中计算合理的镦粗速度,防止由于镦粗速度过快导致钢锭心部温升,产生成分偏析,进而导致组织不均匀,所以将镦粗速度降为20-26mm/s,整个镦粗过程中间停顿1~2次,每次停顿时间为10~15秒,通过镦粗提高锻造比增加管模的变形量,改善原材料纵向与横向性能差异,提升终极性能;
步骤3)、对步骤2)获得的管模进行调质热处理,热处理工序为正火——淬火——一次回火——检测硬度——二次回火——力学性能检测、金相检测;
在该调质热处理工序中,为提高强度及硬度指标,同时延伸率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具体调质热处理技术指标要求为硬度HB≥300,Rm≥900MPa,Rp0.2≥750MPa;其中一次回火温度比正常管模回火温度降低30-50摄氏度,二次回火温度随一次回火温度相应降低,具体是调质处理一次回火温度降低为590°C-620°C,二次回火温度随降低为540°C-580°C;
步骤4)、对深孔精镗孔、精车管模管身工序进行优化精加工工艺流程优化控制,具体如下:
a)深孔精镗内孔加工工艺:粗镗内孔--半精镗内孔--锁刀浮动修镗内孔--浮动镗至成品内孔;
b)精车管模管身加工工艺:选用合适刀具,减少切削应力,具体精车管模管身加工方案是第一步检测直线度及壁厚差,第二步采用锤击法粗校直线度,第三步粗车管身外圆留量6mm,第四步半精车管身外圆留量3mm,第五步锤击法精校直线度,第六步精车管身尺寸;
其中,深孔精镗内孔加工工艺具体采用如下步骤:采用YT5材质焊接刀片粗镗内孔,粗镗内孔的切削量为4mm,内孔余量由10mm镗至6m;半精镗内孔的切削量为3.5mm,内孔余量由6mm镗至2.5m,采用机加刀加工,刀片型号1704;采用浮动锁刀修镗内孔,锁刀浮动修镗内孔的吃刀量1.7mm,内孔余量由2.5mm镗至0.8mm,采用合金刀片YT15;浮动镗至成品内孔的吃刀量0.8-1mm,采用合金刀片YT15;内孔稍度0.5mm,采用分段镗孔,共分六段,每段1000mm;
所述锤击法粗校直线度是这样实现的:标注出管模壁厚厚点和薄点位置,根据壁厚方向位置,锤击壁厚厚点方向;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锤击点凹陷,导致此方向成跳动高点,达到校正直线度的目的,校正数值测量,通过在车床旋转,百分表指针变化检测校正数值;
步骤5)、根据材料的硬度及强度情况,选用合适的卡盘转速和刀具进给,使切削均匀,铁屑折断宽度合理,便于排屑;
在步骤5)中,此毛坯调质后硬度高,需要严格控制切削余量、机床转速和进给速度,以减少刀具磨损后,增大切削阻力,造成内孔直线度差的问题,具体参数是粗镗内孔转速45-60r/min,进给速度8-10mm/min,浮动内孔转速100-120r/min,进给速度16mm/min。
2.一种高寿命抗龟裂变形的管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按照如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1)、首先以21CrMo10材料为主要成份制作管模,在21CrMo10材料成份中按照重量百分比加入C、Si、Mn、Cr、Mo、V、Al原料;其中提高C含量至0.23%-0.4%;提高Cr含量至2.4%-2.9%;提高Mn含量至0.7%-1%;其余成分控制在Si0.20~0.30%,Mo0.3~0.4%,V≤0.25%,Al≤0.02%,钢水镇静时间≥10分钟,开始浇铸,浇铸过程中注意做好铸流保护,钢锭需热送时,要空冷到钢锭中部温度450~500℃后再送走,热送时关闭门窗,组织好钢坯热送,避免产生表面裂纹;
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管模坯料在5000吨油压机下进行镦粗、拔长、锻造成型,镦粗过程中计算合理的镦粗速度,防止由于镦粗速度过快导致钢锭心部温升,产生成分偏析,进而导致组织不均匀,所以将镦粗速度降为20-26mm/s,整个镦粗过程中间停顿1~2次,每次停顿时间为10~15秒,通过镦粗提高锻造比增加管模的变形量,改善原材料纵向与横向性能差异,提升终极性能;
步骤3)、对步骤2)获得的管模进行调质热处理,热处理工序为正火——淬火——一次回火——检测硬度——二次回火——力学性能检测、金相检测;
在该调质热处理工序中,为提高强度及硬度指标,同时延伸率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具体调质热处理技术指标要求为硬度HB≥300,Rm≥900MPa,Rp0.2≥750MPa;其中一次回火温度比正常管模回火温度降低30-50摄氏度,二次回火温度随一次回火温度相应降低,具体是调质处理一次回火温度降低为590°C-620°C,二次回火温度随降低为540°C-580°C;
步骤4)、对深孔精镗孔、精车管模管身工序进行优化精加工工艺流程优化控制,具体如下:
a)深孔精镗内孔加工工艺:粗镗内孔--半精镗内孔--锁刀浮动修镗内孔--浮动镗至成品内孔;
b)精车管模管身加工工艺:选用合适刀具,减少切削应力,具体精车管模管身加工方案是第一步检测直线度及壁厚差,第二步采用锤击法粗校直线度,第三步粗车管身外圆留量6mm,第四步半精车管身外圆留量3mm,第五步锤击法精校直线度,第六步精车管身尺寸;
其中,深孔精镗内孔加工工艺具体采用如下步骤:采用YT5材质焊接刀片粗镗内孔,粗镗内孔的切削量为4mm,内孔余量由10mm镗至6m;半精镗内孔的切削量为3.5mm,内孔余量由6mm镗至2.5m,采用机加刀加工,刀片型号1704;采用浮动锁刀修镗内孔,锁刀浮动修镗内孔的吃刀量1.7mm,内孔余量由2.5mm镗至0.8mm,采用合金刀片YT15;浮动镗至成品内孔的吃刀量0.8-1mm,采用合金刀片YT15;内孔稍度0.5mm,采用分段镗孔,共分六段,每段1000mm;
所述锤击法粗校直线度是这样实现的:标注出管模壁厚厚点和薄点位置,根据壁厚方向位置,锤击壁厚厚点方向;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锤击点凹陷,导致此方向成跳动高点,达到校正直线度的目的,校正数值测量,通过在车床旋转,百分表指针变化检测校正数值;
步骤5)、根据材料的硬度及强度情况,选用合适的卡盘转速和刀具进给,使切削均匀,铁屑折断宽度合理,便于排屑;
在步骤5)中,此毛坯调质后硬度高,需要严格控制切削余量、机床转速和进给速度,以减少刀具磨损后,增大切削阻力,造成内孔直线度差的问题,具体参数是粗镗内孔转速45-60r/min,进给速度8-10mm/min,浮动内孔转速100-120r/min,进给速度16m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798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