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短路热失控火灾探测预警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77074.4 | 申请日: | 2019-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6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华;杨世治;李宇;张萌启;张认成;涂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李艾华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短路 失控 火灾 探测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短路热失控火灾探测预警方法,包括:判断同一时间采集的锂电池的电压、工作电流和电池表面温度是否均不在安全区间内,如果均不在安全区间内,一级报警时间增加1;判断一级报警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如果超过,发出一级报警;二级报警判断步骤,根据预设时段内采集的锂电池的电压、工作电流和电池表面温度获得电压变化率、电流变化率及温度变化率;判断预设时段内的电压变化率、电流变化率和温度变化率是否均不在合理区间内,如果均不在合理区间内,发出二级报警。本发明一种锂电池短路热失控火灾探测预警方法,能够对锂电池当前的短路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产生预警,保证了锂电池的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短路热失控火灾探测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上首个锂离子电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如今锂电池已经发展到具备了清洁无污染、高能量密度比、循环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存储、移动通讯设备。但是对锂电池不合理的使用或者是破坏性操作,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热失控爆炸。
在造成锂电池热失控的众多原因中,由短路造成的锂电池热失控危害尤其严重。新能源汽车的碰撞、电池箱浸水、锂电池通讯设备的跌落挤压、废旧电池的处理等都有可能造成锂电池发生短路危害,锂电池的短路是指由阻值较小的导体,直接连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两端造成的强烈放电行为。
当锂电池合理使用时,电池自身产热和对外的散热达到动态平衡,一旦锂电池发生短路,电压迅速下降,一旦降低至放电截止电压时锂电池将会产生过放损坏,同时短路将会使锂电池迅速产生较大短路电流,继而产生大量焦耳热,锂电池迅速升温,当温度超出锂电池合理使用温度后,锂电池损坏以及产生热失控。锂电池短路热失控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标准委员会也颁布了相应锂电池短路安全测试标准《GB 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和《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所以对锂电池短路的探测和预警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电池短路热失控火灾探测预警方法,能够对锂电池当前的短路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产生预警,保证了锂电池的使用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电池短路热失控火灾探测预警方法,包括:
一级报警判断步骤,判断同一时间采集的锂电池的电压、工作电流和电池表面温度是否均不在安全区间内,如果均不在安全区间内,一级报警时间增加1;判断一级报警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如果超过,发出一级报警;
二级报警判断步骤,根据预设时段内采集的锂电池的电压、工作电流和电池表面温度获得电压变化率、电流变化率及温度变化率;判断预设时段内的电压变化率、电流变化率和温度变化率是否均不在合理区间内,如果均不在合理区间内,发出二级报警。
优选的,所述一级报警判断步骤,具体包括:
将电压安全参数SU、电流安全参数SI和温度安全参数ST均设置为1,采集第n秒的特征参量值;所述特征参量值包括电压、工作电流和电池表面温度;
判断电压是否在电压安全上下限范围内,若在,则判定为正常,将SU设置为1,否则,判定为不正常,将SU设置为0;判断工作电流是否在电流安全上下限范围内,若在,则判定为正常,将SI设置为1,否则,判定为不正常,将SI设置为0;判断电池表面温度是否在温度安全上下限范围内,若在,则判定为正常,将ST设置为1,否则,判定为不正常,将ST设置为0;
判断电压安全参数SU、电流安全参数SI和温度安全参数ST是否均为0,若是,将一级报警累计时间SUM加1;
判断一级报警累计时间SUM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值,如果是,产生一级报警,否则不产生一级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7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