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一箭双星自串联发射方式的全电推卫星平台构型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6380.6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6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韩绍欢;胡照;彭真;王伟;李友遐;李修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G1/64 | 分类号: | B64G1/64;B64G1/44;B64G1/5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欢 |
地址: | 1001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平台 连接分离装置 构型 串联 发射方式 全电 蓄电池 中心承力筒 测试流程 承载能力 功率需求 结构优化 平台设备 卫星载荷 资源共享 综合布局 创新性 推力器 穿过 发射 卫星 | ||
1.一种基于一箭双星自串联发射方式的全电推卫星平台构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子卫星平台,连接分离装置(61);子卫星平台包括+X板(101),-X板(102),+Z板(111),+Y板(112),-Y板(113),+Y隔板(114),-Y隔板(115),中心承力筒(121),-Z板(122),X隔板(123),水平支撑板(124),通信天线(21),太阳翼(31),电推力器(41),蓄电池(51);
+Z板(111)、-Z板(122)分别安装在中心承力筒(121)两端;+Y板(112)和-Y板(113)分别安装在中心承力筒(121)的+Y侧和-Y侧,+Y隔板(114)安装在+Y板(112)、中心承力筒(121)之间,-Y隔板(115)安装在-Y板(113)、中心承力筒(121)之间,+Y隔板(114)沿Z轴方向且与+Y板(112)垂直,-Y隔板(115)沿Z轴方向且与-Y板(113)垂直;+X板(101)安装在中心承力筒(121)的+X侧,-X板(102)安装在中心承力筒(121)的-X侧,+X板(101)、中心承力筒(121)之间以及-X板(102)、中心承力筒(121)之间均安装X隔板(123)、水平支撑板(124),X隔板(123)沿Z轴方向且分别与+X板(101)、-X板(102)垂直,水平支撑板(124)沿XOY平面且与+X板(101)、-X板(102)垂直;
+X板(101)的-X面、-X板(102)的+X面分别安装蓄电池(51),通信天线(21)分别安装在+X板(101)的+X面、-X板(102)的-X面;电推力器(41)安装在-Z板(122)的-Z面;太阳翼(31)分别安装在+Y板(112)的+Y面、-Y板(113)的-Y面;
连接分离装置(61)安装在中心承力筒(121)一端,穿过子卫星平台的-Z板(122)与另一子卫星平台的+Z板(111)连接;
水平支撑板(124)与-Z板(122)、与中心承力筒(121)之间的区域构成推进段,推进段内安装部分平台设备;
水平支撑板(124)与+Z板(111)、中心承力筒(121)之间的区域构成电子段,电子段内安装载荷和平台设备;
+Z板(111)的+Z面安装天线和敏感器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一箭双星自串联发射方式的全电推卫星平台构型,其特征在于:+Y板(112)与-Y板(113)形状相同,均为矩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一箭双星自串联发射方式的全电推卫星平台构型,其特征在于:-Y隔板(115)与+Y隔板(114)形状相同,均为矩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一箭双星自串联发射方式的全电推卫星平台构型,其特征在于:水平支撑板(124)为梯形板,上边为弧形,与中心承力筒(121)外轮廓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63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热垫
- 下一篇:一种可重复锁紧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