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气低压脱硫分离轻烃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5640.8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8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孟旗;吴迪;余龙红;丁昱文;郝少博;江盛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53/18;B01D53/14;C07C7/11;C07C7/04;C07C7/00;C07C11/06;C07C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低压 脱硫 分离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油气低压脱硫分离轻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第一气液分离:来自上游装置的油气经冷凝冷却后送至气液分离罐进行气液分离,罐底的液相经增压送至脱丁烷塔,罐顶气相经压缩机升压后送至脱丁烷塔;
(2)脱丁烷:来自步骤(1)的气相和液相进入脱丁烷塔,脱丁烷塔塔顶馏出气相经冷凝进入塔顶回流罐分离出气相与液相,然后分别进行除杂,至少部分脱丁烷塔塔底液相作为稳定汽油产品采出;
(3)气相除杂:脱丁烷塔塔顶回流罐罐顶气相依次在富气脱硫塔内以贫胺液为吸收剂脱H2S和CO2,在富气碱洗塔内以碱液为吸收剂脱除硫醇后再增压送至冷却器;
(4)液相除杂:脱丁烷塔塔顶回流罐罐底液相依次在液态烃脱硫塔内脱除H2S和CO2,在液态烃脱硫醇反应器内脱除硫醇后送至后冷器;
(5)冷却:经过除杂的气相轻烃在冷却器内进行初步冷却后送至后冷器,与后冷器内的液态轻烃进行混合及再次冷却后送至进料罐;
(6)进料:来自后冷器的混合物流在进料罐内进行混合、预吸收及气液平衡后,罐顶气相送至吸收塔,罐底液相送至脱甲烷塔;
(7)吸收:吸收塔内,以混合C4为吸收剂吸收来自进料罐罐顶的气相中的C2以及C2以上的组分,同时共吸收部分甲烷,吸收塔塔顶气相送至下游装置,塔底液相返回至冷却器;
(8)脱甲烷:来自进料罐罐底的液相在脱甲烷塔内将甲烷进行脱除,同时脱除少部分C2及C2以上的组分,脱甲烷塔塔顶气相送至冷却器,塔底液相送至脱丙烷塔;
(9)脱丙烷:来自脱甲烷塔塔底的液相组分在脱丙烷塔内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C3及C3以下的组分从脱丙烷塔上部采出任选经过干燥后送至脱乙烷塔,塔底组分中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混合C4吸收剂送至吸收塔,其余部分作为混合C4产品采出;
(10)脱乙烷:来自脱丙烷塔上部的气相在脱乙烷塔内进一步分离,分离出来的塔顶混合C2组分任选经过杂质处理后,然后作为混合C2产品采出,塔底液相作为混合C3组分采出;
(11)丙烯精馏:从脱乙烷塔塔底采出的混合C3组分送至丙烯精馏塔进一步精馏,丙烯精馏塔塔顶气相经冷却后作为丙烯产品采出,塔底液相作为丙烷产品采出;
(12)吸收剂回收:吸收剂回收塔内,以部分步骤(2)中采出的稳定汽油产品作为吸收剂吸收来自吸收塔塔顶的气相中的C4以及C4以上的组分,同时吸收少量C2/C3组分,吸收剂回收塔塔顶气相作为干气采出,塔底液相返回至脱丁烷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段间液相送至脱丁烷塔;
所述脱丁烷塔塔顶操作温度为45~65℃,操作压力为1.0~1.5MPaG;塔底操作温度为150~200℃,所述回流罐的温度为35~45℃;
所述富气脱硫塔的操作温度为35~45℃,操作压力为1.0~1.5MPaG;
所述富气碱洗塔的操作温度为35~45℃,操作压力为0.9~1.4MPaG;
所述液态烃脱硫塔的操作温度为35~45℃,操作压力为3.2~3.6MPaG;
所述进料罐的操作温度为5~25℃,操作压力为2.2~2.8MPaG;
所述吸收塔的操作温度为5~25℃,操作压力为2.1~2.7MPaG,所述吸收塔内吸收剂来自系统内自平衡的混合C4组分,无需从系统外引入;
所述脱甲烷塔塔顶的操作温度为10~40℃,塔底操作温度为70~100℃,操作压力为2.3~2.9MPaG;
所述脱乙烷塔顶操作温度-20℃至20℃,塔底操作温度为55~85℃,操作压力为2.2~3.2MPa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丙烯精馏塔的操作温度为48~60℃,操作压力为1.8~2.0MPa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剂回收塔的操作温度为5~25℃,操作压力为2.0~2.6MPa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564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