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施工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575588.6 申请日: 2019-06-28
公开(公告)号: CN110284726A 公开(公告)日: 2019-09-27
发明(设计)人: 廖红玉;刘明周;王强辉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4G23/02 分类号: E04G23/02
代理公司: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代理人: 程力
地址: 430081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浇筑 楼板 框架柱 植筋 混凝土框架柱 绑扎 除锈 密实 混凝土基面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缺陷 钢筋锈蚀 加固钢筋 结构界面 现场试验 造价成本 承载力 保护层 灌浆料 胶处理 油污 拌制 浮浆 箍筋 后支 洒水 施工 逸出 凿毛 振捣 柱体 裂缝 浸润 养护 钢筋 湿润 拆除 清洁 封闭 保留 自由 基层 保证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施工方法,凿除需加固的框架柱及框架柱周围内部楼板的保护层,将混凝土缺陷部位清理至坚实基层并对裂缝进行处理,保留钢筋并对钢筋锈蚀进行除锈和清洁;对新旧混凝土浇筑界面进行凿毛、湿润和接浆或刷结构界面胶处理,清除表面的油污、浮浆和灰尘;对框架柱及内部楼板进行植筋,先进行现场试验,合格后才进行大面积植筋,植筋后绑扎加固钢筋和封闭箍筋,绑扎完成后支设模板;拌制和浇筑灌浆料,浇筑前对混凝土基面洒水浸润,浇筑过程中保证气体能自由逸出和振捣密实,浇筑后采取养护措施并拆除模板。本方法增加了柱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增加了内部楼板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操作简单,造价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房屋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框架柱作为主要的受力构件,起着承受荷载和传递荷载的重要作用,是影响建筑结构倒塌破坏的重要构件,其安全性直接决定了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能。

由于设计规范等级提高、施工质量差、服役时间增长、结构超载、疲劳荷载和侵蚀环境下钢筋锈蚀引起结构性能退化等人为或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结构在中震和大震中极易发生倒塌破坏造成人民财产安全损失。因此,出于安全考虑,延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对混凝土框架柱进行修复加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施工方法,本方法增加了框架柱横截面积,增加了柱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延长了混凝土框架柱的结构使用寿命,增加了内部楼板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操作简单,造价成本低。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施工方法,通过增加框架柱横截面积进行加固,包括步骤:

S1、凿除需加固的框架柱及框架柱周围内部楼板的保护层,将混凝土缺陷部位清理至坚实基层并对裂缝进行处理,保留钢筋并对钢筋锈蚀进行除锈和清洁;

S2、对新旧混凝土浇筑界面进行凿毛、湿润和接浆或刷结构界面胶处理,清除表面的油污、浮浆和灰尘;

S3、对框架柱及内部楼板进行植筋,先进行现场试验,合格后才进行大面积植筋,植筋后绑扎加固钢筋和封闭箍筋,绑扎完成后支设模板;

S4、拌制和浇筑灌浆料,浇筑前对混凝土基面洒水浸润,浇筑过程中保证气体能自由逸出和振捣密实,浇筑后采取养护措施并拆除模板。

在S1中,若需加固的框架柱及框架柱周围内部楼板在凿除前存在构件需要拆除,则必须确保加固工作完成且加固构件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拆除工作。

进一步地,需拆除的梁及楼板必须先采取可靠支顶,确保施工人员及结构体系安全后,再采取静力排孔切割进行拆除。

在S2中,对新旧混凝土浇筑界面增加种植剪切销钉。

在S3中,当植筋与纵向受拉的加固钢筋搭接时,搭接接头相互错开且搭接长度Ll=ζLd,ζ为纵向受拉的加固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系数,Ld为植筋锚固深度。

进一步地,纵向受拉的加固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时,ζ等于1.2,纵向受拉的加固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等于50%时,ζ等于1.4,纵向受拉的加固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等于100%时,ζ等于1.6,对于梁类构件,纵向受拉的加固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超过50%。

在S3中,植筋时,应先焊后种植,当有困难必须后焊时,焊点离基材表面大于15d且应采用冰水浸渍的湿毛巾多层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d为钢筋直径;种植时,先按设计要求的孔位、孔径、孔深钻孔,用吹风机与刷子清理孔道直至孔内壁无浮尘水渍为止,然后向孔内伸入灌注器,边注植筋胶边缓缓拔出灌注器,将顺直除锈的钢筋单向旋转缓速插入孔道内,使植筋胶均匀附着在钢筋表面及螺纹缝隙中,钢筋除锈长度大于植筋长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55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