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浮与沉淀耦合一体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74960.1 | 申请日: | 2019-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0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 发明(设计)人: | 金鹏康;杨超;金鑫;刘雨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姚金金 |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沉淀区 内筒体 外筒体 耦合一体化装置 污染物 混凝沉淀 下端口 围板 原水 沉淀 污水处理效果 污水深度处理 气浮反应区 一体化装置 处理流程 剩余废水 同轴布置 一步处理 残余的 臭氧气 混凝剂 溶气水 排出 气浮 外周 臭氧 去除 连通 废水 | ||
本发明涉及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气浮与沉淀耦合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内筒体与外筒体,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构成气浮反应区,所述外筒体的外周布置有围板一,所述围板一与所述外筒体之间构成混凝沉淀区,所述混凝沉淀区通入原水与混凝剂,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通入臭氧溶气水,所述混凝沉淀区与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连通;混凝沉淀区先对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可预先将一部分污染物进行混凝沉淀排出,然后剩余废水中残余的污染物再进入臭氧气浮区进行下一步处理,如此可以提升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一体化装置处理流程较短、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占地面积小,同时也提升了整体的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浮与沉淀耦合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的再生处理与利用是缓解我国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源分布不均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成分日趋复杂,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含量和种类日益升高,生物处理后的二级出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固体悬浮物和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等复杂污染物,为满足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再生利用,通常需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常见的污水深度处理以“混凝+沉淀+过滤”技术为主,可有效去除废水中固体悬浮物和难降解有机物,其中也会引入臭氧气浮工艺,由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构成气浮反应区3,内筒体11的上端低于外筒体12的上端,内筒体11的内部构成接触区,外筒体12的内部高出内筒体11的部分构成臭氧气浮区,臭氧气浮区上层是浮渣区,内筒体11与外筒体12之间构成净水区。但传统工艺中,混凝、沉淀、过滤工艺与臭氧气浮工艺结合时都是作为不同的的处理单元独立配置,存在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等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在同一个体系中实现混凝沉淀和臭氧气浮的装置,以解决传统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浮与沉淀耦合一体化装置,在同一个体系中实现混凝沉淀以及臭氧气浮,解决传统污水深度处理中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浮与沉淀耦合一体化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内筒体与外筒体,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构成气浮反应区,所述外筒体的外周布置有围板一,所述围板一与所述外筒体之间构成混凝沉淀区,所述混凝沉淀区通入原水与混凝剂,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通入臭氧溶气水,所述混凝沉淀区与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围板一呈筒状与所述外筒体同轴布置。
可选的,所述围板一的外周还同轴布置有筒状的围板二,所述围板二与所述围板一之间构成臭氧氧化区,所述臭氧氧化区的上部与所述混凝沉淀区的上部连通,所述臭氧氧化区通入原水与臭氧。
可选的,还包括锥尖朝下的与所述内筒体同轴布置的锥形筒底,所述围板二的下端和所述围板一的下端均与所述锥形筒底连接,所述锥形筒底的锥尖与污泥管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锥尖朝上的与所述内筒体同轴布置的锥形筒盖,所述围板二的上端和所述外筒体的上端均与所述锥形筒盖连接,所述锥形筒盖的锥尖与排渣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臭氧氧化区的底部设置有环形臭氧曝气盘,所述臭氧氧化区的底部与原水进水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内筒体的下端与所述外筒体的下端通过底板连接,所述底板自所述外筒体的下端经所述内筒体的下端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筒体的内部,所述底板的下方还设置有锥尖朝上的锥形挡板,所述锥形挡板的下端与所述锥形筒底的内壁间隔布置。
可选的,所述臭氧氧化区的上部、所述混凝沉淀区的上部及所述外筒体的上部皆与臭氧排气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与臭氧溶气水进水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构成的围合空间的下部与排水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49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改变进水方向的气浮装置
- 下一篇:富氢饮水机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