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74768.2 | 申请日: | 2019-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9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 发明(设计)人: | 志贺一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B60H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权太白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具备:座椅主体,其具有座椅靠背,并被配置于后排座椅中的靠车辆宽度方向端侧的落座位置的车辆前侧;流道,由搭载于车辆上的空调装置而生成的调和空气从所述流道的一端侧起而流动,所述流道的另一端侧被配置于所述座椅主体的内侧,并且,另一端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车辆后表面上开口,从而使流过所述内侧后的所述调和空气向所述座椅靠背的车辆后侧排出。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被搭载于车辆上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2011-194908号公报所公开的车辆具备座椅空调管道。座椅空调管道的一端与空调装置连接,座椅空调管道的另一端侧被配置于前排座椅的内侧。通过空调装置而被生成的调和空气(例如,冷气)通过在座椅空调管道中流动而从座椅空调管道的另一端向前排座椅的坐垫的座面侧以及座椅靠背的座椅前表面侧排出。
另一方面,考虑到如下的结构,即,使与座椅空调管道不同的后空调管道的一端与空调装置连接,并使后空调管道的另一端例如在车辆的中央控制台的车辆后侧面处开口,从而将调和空气向后排座椅侧排出的结构。
可是,在后排座椅为所谓长条座椅的情况下,乘员的落座位置被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两端侧、即后排座椅中的驾驶员座或者副驾驶员座的车辆后侧、和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一般而言,在乘员落座于后排座椅的情况下,会使用后排座椅中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侧的落座位置,例如,在三名乘员落座于后排座椅的情况下,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落座位置也被使用。即,一般而言,使用后排座椅中的靠车辆宽度方向两端侧的落座位置的机会多于使用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落座位置的机会。
在此,后排座椅的靠车辆宽度方向端侧的落座位置在从中央控制台的车辆后侧面观察时成为车辆后斜向左侧或者车辆后斜向右侧,并距中央控制台的车辆后侧面较远。因此,难以在中央控制台的车辆后侧面有效地将被从管道的开口排出的调和空气送向落座于后排座椅的靠车辆宽度方向两端侧的落座位置上的乘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考虑到上述事实,获得一种能够有效地将调和空气送向落座于后排座椅的靠车辆宽度方向端侧的落座位置上的乘员的车辆用座椅。
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具备:座椅主体,其具有座椅靠背,并被配置于后排座椅中的靠车辆宽度方向端侧的落座位置的车辆前侧;流道,由搭载于车辆上的空调装置而生成的调和空气从所述流道的一端侧起而流动,所述流道的另一端侧被配置于所述座椅主体的内侧并且另一端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车辆后表面上开口,从而使流过所述内侧后的所述调和空气向所述座椅靠背的车辆后侧排出。
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由空调装置而生成的调和空气从流道的一端侧起而流过流道。流道的另一端在座椅主体的座椅靠背的车辆后表面上开口,流过流道后的调和空气被向座椅靠背的车辆后侧排出。在此,座椅主体被配置于后排座椅中的靠车辆宽度方向端侧的落座位置的车辆前侧。因此,与流道的另一端被配置于与座椅主体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流道的另一端、与落座于后排座椅中的靠车辆宽度方向端侧的落座位置上的乘员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有效地将调和空气送向落座于后排座椅的靠车辆宽度方向两端侧的落座位置上的乘员。
本公开内容的第二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为,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具备开闭装置,所述开闭装置以能够对所述流道进行开闭的方式而被设置于所述流道或者所述座椅靠背上,在开放状态下,能够将所述调和空气向所述座椅靠背的车辆后侧排出,在闭塞状态下,将所述流道进行闭塞从而抑制或者阻止所述调和空气向所述座椅靠背的车辆后侧的排出。
根据第二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在流道或者座椅靠背上设置有开闭装置。开闭装置被设为,能够对流道进行开闭,在开闭装置的开放状态下,能够将流过流道后的调和空气向座椅靠背的车辆后侧排出。与此相对,在开闭装置的闭塞状态下,流道被开闭装置闭塞。由此,能够抑制或者阻止调和空气向座椅靠背的车辆后侧的放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47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磁流体的光功能织构薄膜压印装置及压印方法
- 下一篇:杂环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