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4241.X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1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良;赵克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芬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T1/24 | 分类号: | G01T1/24 |
代理公司: | 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浙江)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郭亚银 |
地址: | 200444 上海市宝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离子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衬底(1),多个第一金属电极(5),多个第二金属电极(6),以及依次形成在该硅衬底(1)上的基础绝缘层(2)、多层复合层、第一多晶硅层(7);其中,复合层由第二多晶硅层(3)及其上方的绝缘层(4)构成,复合层的宽度随着远离硅衬底(1)而依次减小;多个第一金属电极(5)的一个电极与第一多晶硅层(7)的一个侧面直接接触,多个第一金属电极(5)的剩余电极中的每一个分别与一层复合层的一个侧面直接接触;多个第二金属电极(6)的一个电极与第一多晶硅层(7)的另一个侧面直接接触,多个第二金属电极(6)的剩余电极中的每一个分别与一层复合层的另一个侧面直接接触;第一金属电极(5)以及第二金属电极(6)中的每一个电极彼此用绝缘物层(8)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绝缘层(2)、复合层中的绝缘层(4)、绝缘物层(8)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氮化铝、或者氧化铝。
3.一种离子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硅衬底(1)上,依次制备基础绝缘层(2)、第一层复合层至第N层复合层、以及第一多晶硅层(7);其中,每层复合层由第二多晶硅层(3)及其上的绝缘层(4)构成;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第二步,依次经过蚀刻工艺形成,复合层的宽度随着远离硅衬底(1)而依次减小,第一多晶硅层(7)的宽度小于第N层复合层的宽度,且所有复合层、第一多晶硅层(7)的两侧均为阶梯状;
第三步,制备绝缘物层(8);
第四步,对涂覆于表面的光刻胶进行曝光和显影,形成相对的两蚀刻区(a-1);其中,蚀刻区(a-1)横跨绝缘物层(8)和第一多晶硅层(7);
第五步,对蚀刻区(a-1)进行蚀刻,形成相对的两电极区(b-1);其中,蚀刻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多晶硅层(7)的厚度,且小于第一多晶硅层(7)与第N层复合层的绝缘层(4)的厚度之和;
第六步,对涂覆于表面的光刻胶进行曝光和显影,形成相对的两蚀刻区(a-2);其中,蚀刻区(a-2)横跨绝缘物层(8)和第N层复合层;
第七步,对蚀刻区(a-2)进行蚀刻,形成相对的两电极区(b-2);其中,蚀刻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多晶硅层(7)与第N层复合层的厚度之和,且小于第一多晶硅层(7)、第N层复合层、第N-1层复合层的绝缘层(4)的厚度之和;
第八步,依此类推,对涂覆于表面的光刻胶进行曝光和显影,形成相对的两蚀刻区(a-N-i+2);其中,蚀刻区(a-N-i+2)横跨绝缘物层(8)和第i层复合层;对蚀刻区(a-N-i+2)进行蚀刻,形成相对的两电极区(b-N-i+2);其中,蚀刻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多晶硅层(7)与第N层至第i层的复合层的厚度之和,且小于第一多晶硅层(7)、第N层复合层至第i-1层复合层的绝缘层(4)的厚度之和;其中,i取值依次为N-1,…,1;直至i取值为1时,相应的蚀刻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多晶硅层(7)与第N层至第1层的复合层的厚度之和,且小于第一多晶硅层(7)、第N层至第1层的复合层及基础绝缘层(2)的厚度之和;
第九步,在各相对的两电极区内分别形成第一金属电极(5)和第二金属电极(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芬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芬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424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