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分段式肋片的控制器散热水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3269.1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2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旺;陈绪年;陈威;祖彬彬;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道一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郭华俊;叶洋军 |
地址: | 230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肋片 分段式 散热水道 控制器 多列 水道 平行间隔排列 控制器壳体 充分接触 出水结构 串联流道 对流换热 分段结构 功率器件 换热能力 进水结构 散热效果 水道盖板 冷却液 流体压 热功耗 切削 散热 湍流 侧壁 多段 分隔 流道 流体 流阻 平直 扰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分段式肋片的控制器散热水道结构,包括进水结构、出水结构、水道盖板、以及在控制器壳体侧壁上切削形成的S型水道,其中,沿S型水道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排列多列S型肋片,多列S型肋片沿S型水道的流向分隔为多段,形成分段式肋片。在本发明采用平直分段式肋片的S形串联流道结构,同时采用前疏后密的分段结构,没有过分增大流道流阻,将流体压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但是能有效的提高了肋片的扰流强度,能产生更多的湍流,可更好的使冷却液与水道充分接触,较好的使流体与水道之间发生对流换热,增大了散热面积,增强了换热能力,带走更多的功率器件热功耗,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水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分段式肋片的控制器散热水道结构。
背景技术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电动汽车成为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混合动力汽车避免了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的缺点,成为大部分家汽车厂家主要发展目标。
电驱动系统为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动力,是混合动力系统的心脏。混合动力系统中电驱动系统包括发电电机和驱动电机以及电机控制器。在混合动力系统中电机控制器同时控制发电电机和驱动电机,为双电机控制器。双电机控制器控制用于控制两个电机的前进、后退、电动和发电状态,散热功能是双电机控制器可靠工作的保障。
中国专利文献CN102497139A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型电动汽车用双电机控制器结构,其电机控制器的壳体底壁上设有散热水道,用于对置放于底壁上的功率器件(驱动电机IGBT和发电电机IGBT)进行散热。
目前散热水道的常见结构主要分为整条肋片(平直、波纹状)、交叉柱针状等。但是,上述几种散热水道存在如下缺点或不足:1、对于整条肋片式结构,流道流阻较小,湍流较少,流体流过水道时会快速从散热面上通过,流体与散热面没有充分地接触,换热效果欠佳。2、交叉柱针状加工较难,大量密集的扰流柱的存在,增加了流体在冷却通道内的损失和压降。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段式肋片的控制器散热水道结构,提高流体与水道之间对流换热,提高换热系数,增强换热能力。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分段式肋片的控制器散热水道结构,包括进水结构、出水结构、水道盖板、以及在控制器壳体侧壁上切削形成的S型水道,其中,沿S型水道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排列多列S型肋片,多列S型肋片沿S型水道的流向分隔为多段,形成分段式肋片。
进一步地,所述S型水道可划分为若干横向直流道和若干边缘流道,其中,分段式肋片采用前疏后密的结构,即从进水结构至出水结构一侧,横向直流道中的肋片的分段数量依次增加。
进一步地,在S型水道的各边缘流道中的肋片为同心辐射状设置的扇形散热翅,并且每条所述扇形散热翅分割成对称设置的两段。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横向直流道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直流道、第二直流道、第三直流道、以及第四直流道,若干边缘流道包括第一边缘流道、第二边缘流道、以及第三边缘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S型水道中分段式肋片的排数为6排。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结构包括在S型水道底壁上设置的进水口、在控制器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的进水接头、以及连接二者的迂回水道;所述出水结构包括在控制器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的出水接头、在S型水道底壁上设置的出水口、以及连接二者的迂回水道。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断面高度大于S型水道的深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道一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道一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32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