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气蚀端盖结构、液压缸及防气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2651.0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0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博;尹满义;刘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F15B21/047;F15B2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洋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气 端盖 油缸 端盖本体 排气槽 液压缸 油腔 气体提供 使用寿命 液压油缸 残余的 受压 连通 容纳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气蚀端盖结构、液压缸及防气蚀方法,涉及液压油缸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防气蚀端盖结构包括端盖本体以及设于端盖本体端面上的排气槽组件,排气槽组件用于与油缸内的油腔连通,以容纳油腔内的气体。本发明提供的防气蚀端盖结构一方面可以形成气体受压逃逸的通道,另一方面可以为残余的少部分气体提供空间,提高了油缸可靠性,延长油缸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油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气蚀端盖结构、液压缸及防气蚀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压油缸工作的过程中,当活塞大腔进油运动到图1所示行程位置时,由缸筒1、活塞2、端盖3形成一个近似密闭的空间。当该处残余气体4未排尽时,残余气体4受高压绝热压缩产生狄塞尔(Diesel)效应,产生热量。在短时间内就可达到600℃到800℃,瞬间超过了活塞密封系统的耐热极限。最终导致主密封,抗磨环,纳污环被烧焦损毁。从而引起油缸内泄漏故障。
目前各大油缸厂以及各大主机厂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常采用的措施为油缸安装后在启动前,缓慢使油缸动作,将空气排掉一部分。但由于缸内残余气体不易彻底排尽,常在排气后仍然出现气蚀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气蚀端盖结构、液压缸及防气蚀方法,一方面可以形成气体受压逃逸的通道,另一方面可以为残余的少部分气体提供空间,提高了油缸可靠性,延长油缸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气蚀端盖结构,包括端盖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端盖本体端面上的排气槽组件,所述排气槽组件用于与油缸内的油腔连通,以容纳所述油腔内的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槽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排气槽,所述排气槽沿着所述端盖本体端面的径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槽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排气槽。
进一步地,当所述排气槽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排气槽围绕所述端盖本体的轴线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槽的横截面呈矩形。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压缸,包括油缸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所述的防气蚀端盖结构,所述端盖设于所述油缸上,且与所述油缸形成所述油腔,所述排气槽组件与所述油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油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所述缸筒内,且所述缸筒、所述活塞以及所述端盖本体形成所述油腔。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气蚀方法,包括:
开槽步骤:在端盖本体的端面上开设至少一个排气槽;
连接步骤:将端盖本体与油缸连接,以使所述排气槽与所述油缸内的油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开槽步骤具体包括:
沿着所述端盖本体端面的径向,在所述端盖本体的端面上开设至少一个排气槽。
进一步地,所述开槽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排气槽铣削成型。
本发明提供的防气蚀端盖结构、液压缸及防气蚀方法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上述防气蚀端盖结构时,油腔内的气体可以容纳在排气槽组件中,在油缸行程末端时,排气槽组件能够为残余的少部分气体提供容纳空间,防止气体受压溃灭。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防气蚀端盖结构一方面可以形成气体受压逃逸的通道,另一方面可以为残余的少部分气体提供容纳空间,提高了油缸可靠性,延长油缸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26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