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振移相结合PZT移相的短相干光源系统及实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71455.1 | 申请日: | 2019-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9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 发明(设计)人: | 马骏;李奥波;朱日宏;李建欣;苗新宇;闻一泽;于逸凡;魏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J9/02 | 分类号: | G01J9/02;G02B26/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偏振 干涉系统 光源 相干光源系统 光源模块 光纤 光纤耦合器 保偏光纤 光路折返 光学元件 误差分析 相干光源 耦合 相干光 套管 杂纹 匹配 验证 干涉 | ||
1.一种偏振移相结合PZT移相的短相干光源系统及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模块和干涉系统,光源模块包括短相干激光器(1)、第一保偏光纤(2-1)、第二保偏光纤(2-2)、第三保偏光纤(2-3)、第四保偏光纤(2-4)、第一光纤匹配套管(3-1)、第二光纤匹配套管(3-2)、光纤准直器(4)、起偏器(5)、半波片(6)、反射镜(7)、偏振分光棱镜(8)、PZT移相模块(9)、延迟光程匹配模块(12)、光纤耦合器(13);干涉系统包括负透镜(14)、分光棱镜(15)、成像透镜(16)、1/4波片(17)、偏振CCD相机(18)、准直透镜(19)、参考镜(20)和待测镜(21);
共第一光轴依次设置光纤准直器(4)、起偏器(5)、半波片(6)、偏振分光棱镜(8)和延迟光程匹配模块(12),短相干激光器(1)的输出端与第一保偏光纤(2-1)一端连接,第一保偏光纤(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光纤匹配套管(3-1)与第二保偏光纤(2-2)连接,第二保偏光纤(2-2)的另一端与光纤准直器(4)连接,PZT移相模块(9)位于偏振分光棱镜(8)的第一反射光路上,反射镜(7)位于偏振分光棱镜(8)的第二反射光路上,第一反射光路和第二反射光路垂直,光纤耦合器(13)位于反射镜(7)的反射光路,光纤耦合器(13)的出射端、第三保偏光纤(2-3)、第二光纤匹配套管(3-2)、第四保偏光纤(2-4)依次连接,第四保偏光纤(2-4)的输出端对准负透镜(14),共第二光轴依次设置负透镜(14)、分光棱镜(15)、准直透镜(19)、参考镜(20)和待测镜(21),成像透镜(16)、1/4波片(17)、偏振CCD相机(18)依次设置在分光棱镜(15)的反射光路上;
短相干激光器(1)出射光通过第一保偏光纤(2-1)由第一光纤匹配套管(3-1)接入第二保偏光纤(2-2),由光纤准直器(4)将第二保偏光纤(2-2)的出射光转化为空间准直光,准直光依次经过起偏器(5)和半波片(6)产生线偏光,再经由PBS(8)分解为第一透射光和第一反射光,第一透射光即p光,第一反射光即s光,s光经过PZT移相模块(9)返回PBS(8);p光经过延迟光程匹配模块(12)返回PBS(8),返回的s光和p光在PBS(8)汇聚后由反射镜(7)折返进入光纤耦合器(13)耦合后进入第三保偏光纤(2-3),第三保偏光纤(2-3)通过第二光纤匹配套管(3-2)与第四保偏光纤(2-4)连接,第四保偏光纤(2-4)出射光经负透镜(14)扩束后经分光棱镜(15)分解为第二透射光和第二反射光,第二透射光经过准直透镜(19)准直,经过参考镜(20)的后表面和待测镜(21)的前表面反射的光汇聚经分光棱镜(15)分解为第三反射光和第三透射光,第三反射光进入成像透镜(16),经过1/4波片(17)在偏振CCD相机(18)靶面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移相结合PZT移相的短相干光源系统及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PZT移相模块(9)包括角锥棱镜(10)和PZT定位台(11),角锥棱镜(10)固定在PZT定位台(11)上;PBS(8)将线偏光分解为第一透射光和第一反射光,其中s光通过固定在PZT定位台(11)上的角锥棱镜(10)反射回PBS(8)中实现四步移相,p光经由延迟光程匹配模块(12)反射至PBS(8),并与返回的s光汇聚,经反射镜(7)反射进入光纤耦合器(13),通过光纤耦合器(13)耦合进入第三保偏光纤(2-3),并通过第二光纤匹配套管(3-2)与第四保偏光纤(2-4)连接进入负透镜(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移相结合PZT移相的短相干光源系统及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光程匹配模块(12)由若干组共第一光轴依次设置的角锥棱镜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14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