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69616.3 | 申请日: | 2019-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3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廖常亮;钟鼎;黄涛;吴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轴 机构 移动 终端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转轴机构包括一个主轴组件,以及分别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的支撑板及连接杆组件,且主轴组件、连接杆组件及支撑板分别与移动终端的每个壳体转动连接,从而形成通过连接杆组件、支撑组件与壳体的配合,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使得支撑板在转动后可以与主轴组件围成一个容纳柔性屏的空间,提高了移动终端折叠后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折叠屏技术日趋成熟,柔性折叠终端产品必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折叠终端产品(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等电子设备)需要满足较高的可靠性,较好的操作体验及ID外观,这样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以折叠手机为例,与以往的翻盖手机不同,柔性折叠手机由于屏幕是连续可折叠的,为保证折叠屏不受拉扯或挤压,产品整机外观在其中间转轴折弯部分将有很大的变形,而一般的结构无法做到这么大的变形量。因此,在柔性折叠终端产品中,在折弯变形部分需要设计特殊的铰链,以满足产品的整机操作体验、外观和可靠性等需求。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铰链折弯部分在折叠后的厚度大于整机的厚度,影响终端折叠后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用以提高移动终端的折叠效果。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该转轴机构应用于可折叠的移动终端,其中,该移动终端包括两个壳体,两个壳体通过该转轴机构实现转动连接,在具体设置该转轴机构时,所述转轴机构包括一个主轴组件,该主轴组件为一个连接件,其中,在所述主轴组件相对的两端中,每端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两个壳体一一对应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且两个第一转轴分列在所述主轴组件的中心线的两侧;在与壳体连接时,两个壳体分别与每端的两个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此外,转轴机构还包括连接杆组件,该连接杆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杆,其中,每个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每个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壳体连接并可相对所述壳体滑动及相对转动;此外,在该转轴机构中,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其中,所述第一间距为每个第一连接杆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所绕的轴线到所述主轴组件的中心线的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为每个第一连接杆对应的第一转轴到所述主轴组件的中心线的间距;该转轴机构还包括一个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支撑板,且每个支撑板一侧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每个支撑板远离所述主轴组件的另一侧可与位于同一侧的壳体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且第三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其中,所述第三间距为每个支撑板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所绕的轴线到所述主轴组件的中心线的间距;在使用时,当位于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支撑板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板及所述主轴组件围成容纳所述移动终端的柔性屏的折叠空间。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连接杆组件、支撑组件与壳体的配合,在组装后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从而使得支撑板在转动后可以与主轴组件围成一个容纳柔性屏的空间,提高了移动终端折叠后的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杆组件还包括与每个第一连接杆连接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每个第二连接杆远离对应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可与对应的壳体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杆与壳体转动连接,并可相对壳体滑动。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主轴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的凸起。第一连接杆通过设置的凸起与壳体连接并实现可相对转动及滑动。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该转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内且与每个第一连接杆一一对应的阻尼组件;其中,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可相对所述主轴组件转动的旋转轴,且所述旋转轴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并可同步转动;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组凸轮组件,且每组凸轮组件包括:套装在所述旋转轴上且相对配合的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其中,所述第一凸轮相对所述主轴组件固定,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旋转轴同步转动。通过设置的凸轮组件的配合提高了阻尼效果,进而改善了折叠时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96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