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动机防浸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8936.7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0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曹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明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0 | 分类号: | H02K5/10;F16K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4181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阀 呼吸 起动机 浸水 机体内腔 起动 封闭式空间 单向逆止 防水性能 极端状态 流向相反 气压平衡 使用性能 自动排气 自然吸气 排气口 全密封 两组 明火 内压 防水 起火 电机 防火 缺氧 膨胀 燃烧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动机防浸水结构,其中,起动机的机体内腔为封闭式空间,且机体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呼吸压力阀,呼吸压力阀为单向逆止结构,两个呼吸压力阀以流向相反地方式布置于机体上,从而形成一个自然吸气口和一个排气口。上述起动机采用机体全密封加两组呼吸压力阀配合使用的结构,充分保证了防水性能,同时呼吸压力阀的设置使得机体内腔气压平衡,当内部高压膨胀时能够自动排气,当内部燃烧起火时瞬间缺氧自动灭明火,从而实现防水、防火、调节内压的功能,提升起动机在极端状态下的使用性能,实现电机功能性突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动机防浸水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是一种功能性要求很高的设备,容易受外部粉尘、水侵害,影响使用寿命,特别是环境严苛的工况下,密封性要求更高。特别是防水性要求,所以电机的内腔理想结构应为封闭结构,然而,电机在持续工作状态下会出现发热情况,内腔在密封状态下会导致内部气体膨胀,内压升高造成机体破裂,甚至在极端状态下高温发热造成电机烧毁。因此,完全密封结构存在弊端,除了需要考虑机体防水性,还要考虑到膨胀排气能力以及防火功能。
图1所示为一起动机机体总成,其由分体式的前盖、中盖、机壳、后盖、单向器、开关总成和引出线总成等组成,各部件间连接处繁多,密封性难以保证,导致其防浸水能力差,使用寿命低。另外,在电机持续工作状态下,低密封性的结构存在高温发热燃烧而导致损毁的风险。
然而,针对上述机体结构,当保证了密封性后,还需要设置额外的排气装置配合使用,以达到调节内腔气压的效果。现有技术中存在在机壳上设置电控阀门的设计,通过配合传感器对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控,一旦检测值异常,即控制阀门开启,达到泄压的目的,当检测值正常时,再控制阀门复位关闭。此种结构控制系统较为复杂,成本高,对传感器灵敏性要求较高,故障率大,防浸水能力差,且对电机结构改造程度大,适配性不足。
因此,需要针对性地为其设计一种防浸水结构,同时具备防水、透气、防火等功能。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动机防浸水结构,在保证机体密封性后,增加气压调节功能,解决完全密封结构存在的弊端,以达到防浸水设计要求。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起动机防浸水结构,其中,起动机的机体内腔为封闭式空间,且机体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呼吸压力阀,呼吸压力阀为单向逆止结构,两个呼吸压力阀以流向相反地方式布置于机体上,从而形成一个自然吸气口和一个排气口。
进一步地,呼吸压力阀包括底座、防尘螺母、弹簧座和钢球,底座的一端为固定部,另一端为连接部,固定部的端面上沿轴向开设有连接内腔,连接内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且端面壁上开设有延伸至连接部端面的通孔,连接部上设置有外螺纹,防尘螺母上沿轴向开设有单开口内腔,其内壁上设置有与底座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防尘螺母上开设有连通外界与其内腔的第一透气孔,弹簧座上沿轴向开设有单开口内腔,其表面设置有与底座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弹簧座上开设有连通外界与其内腔的第二透气孔,钢球设置于弹簧座的内腔中,且弹簧座的内腔中还设置有作用于钢球并将其外推的压力弹簧,钢球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孔径,弹簧座开口朝向底座地与其连接,钢球受压力弹簧作用对通孔形成球面密封。
进一步地,钢球与连接内腔的端面壁之间夹设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地,固定部凸起于连接部的表面,固定部与防尘螺母形成对夹而作用于机体的内壁和外壁上。
进一步地,机体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前盖、中盖、机壳和后盖,呼吸压力阀安装于前盖、中盖、机壳、后盖中任一处上。
进一步地,前盖与中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和第一密封垫,前盖与中盖呈凹凸插接结构,中盖的凸部圆周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密封圈设置于第一凹槽中,与前盖的内壁接触形成圆周密封,第一密封垫夹设于前盖的凹部端面与中盖的凸部端面之间形成面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明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明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89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