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区坩埚熔融物堆外捕集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6783.2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1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元一单;李炜;郭强;张丽;马卫民;韩旭;朱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9/016 | 分类号: | G21C9/016;G21C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物 坩埚 转移通道 捕集器 冷却水箱 牺牲材料 冷却管 分区 耐火材料 熔点 底部内壁面 换热能力 容器壁面 体积功率 蒸汽爆炸 结构件 冷却水 堆芯 封堵 换热 填充 引入 保证 | ||
1.一种分区坩埚熔融物堆外捕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熔融物转移通道(5)、熔融物收集坩埚(6)和冷却水箱(16);堆坑(2)底部内壁面铺有耐火材料(3);熔融物转移通道(5)连接所述堆坑(2)和所述熔融物收集坩埚(6);熔融物转移通道(5)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堆坑(2)的熔塞(4);所述熔融物收集坩埚(6)与冷却水箱(16)连接;所述熔融物收集坩埚(6)包括隔板(7),熔融物转移通道(5)固定在隔板(7)上,熔融物转移通道(5)和隔板(7)共同将熔融物收集坩埚(6)分割为相互隔离的环形水室(8)和熔融物冷却空间(9);所述冷却水箱(16)与所述环形水室(8)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坩埚熔融物堆外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箱(16)通过底部引出的冷却水注入管线(19)与由熔融物收集坩埚(6)外壁面和堆坑(2)内壁面间隙构成的冷却流道(14)连通,最终通向环形水室(8);冷却水箱(16)的侧向通过堆坑(2)侧壁引出的熔池顶部注入管线(12)与熔融物冷却空间(9)连通;在环形水室(8)的范围内,堆坑(2)侧壁斜向上开有多个蒸汽排放口(15)与安全壳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区坩埚熔融物堆外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物收集坩埚(6)内设置有冷却管(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区坩埚熔融物堆外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上设置有用以连接冷却管(10)的冷却管开孔(20)、用于连接熔池顶部注入管线(12)的熔池顶部注入管线开孔(21)和用于连接贯穿管(11)的贯穿管开孔(2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区坩埚熔融物堆外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10)包括内管(24)和套在内管(24)外的外管(23);所述外管(23)中上部为直管形式,底部为波纹管(25)形式,固定在熔融物收集坩埚(6)内底面上,所述外管(23)处于环形水室(8)中的部分包敷有保温材料;所述内管(24)上沿与外管(23)齐平,下端为与所述外管(23)下端具有流体间隙的开口;冷却管(10)位于环形水室(8)的部分设置有穿过所述外管(23)以连通所述环形水室(8)与所述内管(24)内部的冷却水注入管(26)。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区坩埚熔融物堆外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10)底部为波纹管形式,固定在熔融物收集坩埚(6)内底面上,顶部固定在隔板(7)外底面。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分区坩埚熔融物堆外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融物冷却空间(9)内部填充有牺牲混凝土材料(13);所述牺牲混凝土材料(13)呈锅状或锥状,所述冷却管(10)被埋于所述牺牲混凝土材料(13)内部。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分区坩埚熔融物堆外捕集器,其特征在于:隔板(7)上设置有贯穿管(11),所述贯穿管(11)自隔板(7)的贯穿管开孔(22)向下引出,下端采用能够在不低于预设温度下熔融以连通所述环形水室(8)和熔融物冷却空间(9)的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分区坩埚熔融物堆外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箱(16)底部通过冷却水注入管线(19)与冷却流道(14)连通,冷却水注入管线(19)上设有远控隔离阀门(17);所述远控隔离阀门(17)在系统检测到严重事故发生的信号后自动开启或失电、失气自动开启,令冷却水箱(16)与环形水室(8)构成连通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678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养融合的养老监护系统
- 下一篇:微型反应堆卸料方法及卸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