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长依赖型双功能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5342.0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1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陆大全;卞凯;胡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结构 下层 纳米柱 椭圆 上层 表面结构 波长依赖 衬底层 全介质 双功能 摆放 光学系统 入射波长 相位分布 集成度 上端面 下端面 期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长依赖型双功能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包括衬底层、上层纳米结构和下层纳米结构;在所述衬底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置有上层纳米结构和下层纳米结构,所述上层纳米结构由同一规格但摆放角度各异的椭圆或矩形纳米柱排列组成,而下层纳米结构由另一规格但摆放角度各异的椭圆或矩形纳米柱排列组成;所述上层纳米结构和下层纳米结构中各个椭圆或矩形纳米柱的摆放角度根据期望的相位分布确定。本发明可根据入射波长的不同而在两种特定功能之间进行切换,可提高光学系统的集成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波长依赖型双功能全介质超表面结构。
背景技术
超表面结构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类光束控制器件,具体通过设计特定的亚波长结构,达到改变光束的幅度、相位或偏振态的目的。当前,超表面结构已成功应用于实现分束器、光束生成器、平面(消色差)透镜、超分辨率成像等。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光学器件的集成性和功能复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于超表面结构而言,若同一个结构可实现多种功能,将有利于提高光学器件的集成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波长依赖型双功能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波长实现不同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波长依赖型双功能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包括衬底层、上层纳米结构和下层纳米结构;在所述衬底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置有上层纳米结构和下层纳米结构,所述上层纳米结构由多个同一规格但摆放角度各异的椭圆或矩形纳米柱排列组成,而下层纳米结构由多个另一规格并且摆放角度各异的椭圆或矩形纳米柱排列组成;所述上层纳米结构和下层纳米结构中各个椭圆或矩形纳米柱的摆放角度根据期望的相位分布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纳米结构和下层纳米结构均采用高折射率和低损耗的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对于设定的入射波长为λ1的圆偏振光,所述上层纳米柱结构为等效半波片,下层纳米柱结构为等效全波片;而对于设定的入射波长λ2的圆偏振光,所述下层纳米柱结构为等效半波片,上层纳米柱结构为等效全波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提供的波长依赖型双功能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可根据入射波长的不同而在两种特定功能之间进行切换,可提高光学系统的集成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超表面结构的总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单元结构的上层纳米柱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单元结构的下层纳米柱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层纳米柱、衬底层和下层纳米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超表面结构实现平面轴锥镜和平面透镜双功能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超表面结构在入射波长为λ1时实现平面轴锥镜的功能从而生成零阶贝塞尔光束的光场演化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超表面结构在入射波长为λ2时实现平面透镜的功能从而实现光束聚焦的光场演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5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光波导器件、近眼显示设备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