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体驱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4443.6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4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青;曹岩;王强峰;贾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4 | 分类号: | B25J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装置 伸长方向 形变 软体 驱动器 不规则变化 影响驱动器 变形过程 多腔结构 腔内压力 压力控制 有效抑制 制造成本 集成度 | ||
一种软体驱动装置,本发明可有效抑制多腔结构在腔内压力增大时所产生的非伸长方向的形变,同时不影响驱动器在伸长方向的形变,使得驱动器在变形过程中极大得减少了其不规则变化,有助于采用压力控制其弯曲角度的精确性。本发明集成度高,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体材料的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体机器人应用领域,特别是一种软体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将软体机器人或是软体机器人因对复杂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而承担了日趋精密的大量工作,目前的软体机器人或是软体驱动器大多由硅胶等软材料制作,包括多腔结构和硬质板复合结构,这种多腔结构内部的气囊与软体驱动装置中的气道相通,通过控制模块对腔内压力的控制,产生不同程度的弯曲从而实现驱动的效果。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材料本身刚度小,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变形,在很多条件下其刚度无法达到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变形,其刚度无法达到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要求的缺点。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体驱动装置,包括软体结构和软体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结构包括由上至下层状排布的局部变刚度结构、多腔结构和硬质板,三层之间通过硅胶粘合为一体;所述的局部变刚度结构由上部的基底层和下部的填充层粘合组成,两者均为硅胶材料注塑而成,所述基底层的下部均匀填充有平行设置的铜丝簇,铜丝簇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变形方向。
所述硬纸板的材料为ABS材料。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装置中增加了局部变刚度结构,该结构的增加能够有效减少变形过程中“气球效应”所产生的不规则变化,同时提高自身刚度,极大常规软体结构的驱动能力,具有良好的驱动性能以及动态特性。
2、本发明装置在多腔结构上结合了多层复合变刚度结构,可以有效的抑制多腔结构在腔内压力增大时所产生的非伸长方向的形变。该结构不影响驱动器在伸长方向的形变,同时减少了运动学模型中的非线性变化,有助于采用压力控制其弯曲角度的精确性。
3、本发明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可以紧凑集合在驱动器中,多层结构中的主要材料和驱动器材料相同,极大地减少对原有驱动结构的影响。
4、本发明装置适用于软体机器人或是刚体机器人的执行机构,通过控制模块对腔内压力的控制,实现驱动装置产生不同程度的弯曲从而实现驱动的效果。根据压力大小,可以实现弯曲角度的控制。
5、本发明装置集成度高,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应用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变刚度结构的软体驱动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软体驱动器变刚度结构部分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多腔结构,2-硬质板,3-软体结构,4-压力传感装置,5-气泵,6-电磁阀,7-控制模块,8-填充层,9-基底层, 10-铜线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明白阐述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过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一种软体驱动装置,包括软体结构和软体驱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44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真机器人腰部结构
- 下一篇:基于折纸理论的高收纳率自折叠气动软体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