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节能减排建筑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63349.9 | 申请日: | 2019-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3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林昕;王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3B3/02;E03F5/10;B01D29/03;H02S40/22;H02J7/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 地址: | 40005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节能 建筑构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节能减排建筑构造,包括屋体、水池、伸缩棚及太阳能发电装置,本发明可以通过自身循环建立自身生态平衡,屋顶上设置有水池,利用水的高比热容减小建筑物的温差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能够独立完成能源收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自动化管理绿植,在完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达到建筑物内部的自给自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节能减排建筑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得到极大的 改善,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大量的一次性能源,所谓一次性能源是无 法再生的,只会越用越少,造成了目前一次性能源缺乏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并 因此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也受到重视,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实现经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使能源结构 多元化,把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转变为清洁型、可再生能源为主 的能源结构,以此赢得经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们的居住环境问题上,方方面面都涉及到能源问题,那么为了在居住 的建筑物上达到节能环保就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这里的“绿色”并不 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建筑概念或象征, 指建筑队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条 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或 是节能环保建筑,该类建筑的周围或室内一般会扮有绿色植物,这些绿色植物 需要长期的浇灌,目前缺乏一种可以立体利用能源的绿色建筑,实现居住环境 的智能化,简单化。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立体节能减排建筑构造,能够独立完成 能源收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自动化管理绿植,在完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 况下达到建筑物内部的自给自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立体节能减排建 筑构造,能够独立完成能源收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自动化管理绿植,在完 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达到建筑物内部的自给自足。
本发明的立体节能减排建筑构造,包括屋体,所述屋体的屋顶形成一个用 于收集雨水及饲养鱼类的水池,所述水池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水池光照及收 集雨水的伸缩棚,所述伸缩棚收集到的雨水经由收集槽及引水管流入到所述水 池中;所述伸缩棚上方设置有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多个太阳能 聚光发电单元,每个太阳能聚光发电单元均由支架支撑于支撑桁架上,所述太 阳能聚光发电单元包括凹形聚光面及受光表面朝向凹形聚光面的太阳能电池; 所述水池通过引灌管连接至埋于绿植土壤中的渗灌管道,所述渗灌管道包括多 个间隔设置的渗灌段和过水段,所述渗灌段管面由渗透材料制成,中心形成连 通两侧过水段的通道;所述水池底部设置一连接于过滤净化装置的出水管,雨 水经由所述过滤净化装置将净化后供给生活使用,所述水池侧壁顶端设置有溢 流口,还包括用于对生活污水进行初级处理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安 装于排污管道上可拆卸更换的多层滤芯。
进一步,所述伸缩棚通过中央立柱支撑固定可升缩安装于所述水池上方。
进一步,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通过支撑桁架支撑,所述支撑桁架通过中央 立柱固定安装于所述伸缩棚上方。
进一步,所述中央立柱顶端密封,内部中空,且底部延伸至所述屋顶下方。
进一步,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穿设于所述中央立柱中的电线连接至安装于 室内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为室内供电。
进一步,所述收集槽与所述引水管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滤网,用以过滤雨水 中的大颗粒杂质。
进一步,所述伸缩棚通过设置于所述中央立柱内的摇杆控制其伸缩。
进一步,所述摇杆的操作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屋顶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33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