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阻塞气液释放系统以及防阻塞气液释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63245.8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0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全;林国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实泰广(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23/23 | 分类号: | B01F23/23;B01F35/214;B01F35/22;B01F3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朱芳;彭伶俐 |
地址: | 102400 北京市房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塞 释放 系统 以及 方法 | ||
一种防阻塞气液释放系统以及一种使用该防阻塞气液释放系统进行防阻塞气液释放的方法,该防阻塞气液释放系统包括有多相流泵,与多相流泵的出口连接有监测管,于监测管上设置液压监测传感器,释放装置包括有管体结构的装置主体,装置主体上设置电动调节装置,其内相对于安装口设置有动片,动片与电动调节装置连接用于调节安装口的开度。本发明在监测管上安装有液压监测传感器,当释放装置出现阻塞问题时,控制器控制电动调节装置动作使得安装口的开度最大,能够保证大流量的液体流出,在此过过程中,由大流量的液体自动冲洗定片与装置主体之间的通过间隙,其能够完成释放装置的自动冲洗,其彻底解决了释放装置所存在的容易被阻塞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气液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阻塞气液释放系统以及一种防阻塞气液释放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释放装置由于需要释放微米级直径的气泡,在释放装置出口通常只留有1-5微米的固定间隙,若在含细小颗粒物较多的液体中使用,存在释放头容易阻塞的问题,需频繁的清洗阻塞物才能够继续使用。
因此,如何解决传统技术中释放装置所存在的容易被阻塞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清理阻塞物的溶气释放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阻塞气液释放系统,包括有多相流泵,与所述多相流泵的出口连接有监测管,于所述监测管上设置有用于液压监测的液压监测传感器;
用于进行气液混合液体释放的释放装置,所述释放装置包括有管体结构的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电动调节装置,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端开设有释放口,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监测管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定片,所述定片卡装于所述装置主体内,所述定片的外侧面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面之间具有1-5微米的间隙并形成有用于气液混合液体通过的通过间隙,于所述装置主体内、并相对于所述安装口设置有动片,所述动片与所述电动调节装置连接并通过所述电动调节装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滑动、用于调节所述安装口的开度;
具有控制功能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压监测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动调节装置控制连接。
优选地,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外侧面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面紧密贴合,所述定片设置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定片的外侧面与所述套管的内侧面之间具有1-5微米的间隙并形成有所述通过间隙。
优选地,所述定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定片朝向所述释放口的一端设置有锥头结构。
优选地,所述套管与所述装置主体同轴设置;所述定片与所述装置主体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动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动片与所述装置主体之间气密性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动片与所述装置主体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动片朝向所述定片的一端、其端头的运动范围投影覆盖在所述安装口上。
优选地,所述动片朝向所述定片的一端、其端头的外缘设置有平滑倒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阻塞气液释放方法,使用如上述的防阻塞气液释放系统对饱和臭氧水进行释放。
优选地,将臭氧源以及清水源与多相流泵连接并通过多相流泵进行气液混合形成饱和臭氧水;饱和臭氧水经过监测管输送至释放装置上进行释放;通过液压监测传感器对流经监测管的饱和臭氧水的液压进行实时监测,当液压升高后并超过控制阈值时,由控制器控制电动调节装置动作并使得动片移动将安装口完全打开,使得大流量的饱和臭氧水流经定片对定片与装置主体之间的通过间隙进行冲洗。
相比于传统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实泰广(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实泰广(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32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