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55497.6 | 申请日: | 2019-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5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卞明;姜斌;魏登惠;项达尚;张婧;殷志航;陆海峰;刘文斌;石路;游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淮动力有限公司;石川儒勒创新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5/00;F01M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陈国军 |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冷却 功能 油底壳 | ||
本发明揭示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本发明包括箱体,箱体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散热片远离箱体内壁的一端延伸至箱体外壁的外部,箱体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板,箱体左侧底部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水口,箱体右侧底部靠近正面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出水口,箱体底部靠近正面中央的位置处螺纹连接有放油螺栓,箱体内壁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扣,固定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凝水管,箱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稳油挡板;本发明对油底盒内的润滑液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有效的预防了润滑油温度过高而影响发动机润滑效果的问题,提升了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底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
背景技术
油底壳又称为下曲轴箱,是曲轴箱的下半部,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还能够散去润滑油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油底壳多由薄钢板冲压而成,形状较为复杂的一般采用铸铁或铝合金浇铸成型,市面上见到的大多数车都是湿式油底壳,之所以命名为湿式油底壳是由于发动机的曲轴曲拐和连杆大头在曲轴每旋转一周都会浸入油底壳的润滑油内一次,起到润滑作用,同时由于曲轴的高速运转,曲拐每次高速浸入油池内都会激起一定的油花和油雾,对曲轴和轴瓦进行润滑,称之为飞溅润滑,这种润滑方式结构简单,不需另设机油箱,但车辆工作的倾斜度不可过大,否则会因断油、漏油而引发烧瓦拉缸事故。
但是现在市面上的油底盒,普遍都存在散热面积小、散热性能差的问题,会导致润滑油散热效果差,在发动机运转的过程中,随着发动机强化程度不断提高,发动机产生的热负荷会越来越高,极易导致润滑油油温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润滑效果,甚至会导致润滑失效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一些型号的发动机为了防止润滑油温度过高,会在发动机内单独设置润滑油冷却系统,但是这样占据发动机内部空间,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具备具冷却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润滑油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润滑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其中包括箱体,箱体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散热片远离箱体内壁的一端延伸至箱体外壁的外部,箱体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板,箱体左侧底部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水口,箱体右侧底部靠近正面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出水口,箱体底部靠近正面中央的位置处螺纹连接有放油螺栓,箱体内壁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扣,固定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凝水管,箱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稳油挡板。
本发明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其中箱体外壁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贴片。
本发明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其中冷凝水管两端分别固定连通与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凝水管呈“S”形布置。
本发明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其中散热片沿箱体内壁水平纵向等距固定,散热片与散热板之间有通气通道。
本发明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其中四个固定扣之间的间距相等,箱体内壁正面的固定扣与箱体内壁背面的固定扣之间呈交错设置。
本发明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其中冷凝水管包括外管,外管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杆,导热杆远离外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管。
本发明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其中导热杆以内管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等距设置,导热杆的内部为空心结构。
本发明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其中外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为圆盘形结构。
本发明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油底壳,其中出水口与一除油装置连接,除油装置包括:除油箱、排水套、第一排水管、过滤件、喷洒头、第二排水管、排水箱、电机、电磁阀、储液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淮动力有限公司;石川儒勒创新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淮动力有限公司;石川儒勒创新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5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可变气门升程装置
- 下一篇:内燃机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