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栓连接模型界面参数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4637.8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7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朝峰;乔瑞环;唐千升;李培勇;张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7;G01M13/0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3 | 代理人: | 韩国胜;李会娟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栓 连接 模型 界面 参数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连接结构动力学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栓连接模型界面参数识别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对螺栓连接结构切向界面的准静态实验,获取用于构建目标函数和计算切向参数初始值的实验数据;S2:根据S1的实验数据和预先构建的理论模型中的理论数据构建目标函数,计算切向参数初始值;S3:根据切向参数初始值对所构建的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获取切向参数辨识的结果;S4:通过对螺栓连接结构法向界面的准静态实验,获取用于线性拟合的实验数据;S5:根据S4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获取法向参数辨识的结果。本方法很好地实现了对螺栓连接装配体的动力学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结构动力学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栓连接模型 界面参数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程装配结构中常伴随有机械连接的使用,常见的连接形式有螺栓连 接、铆接、拉杆连接、过盈配合等。其中,螺栓连接结构具有易于加工、便 于拆卸、承载能力高、可靠性好等诸多优点,因此在装配结构的工程应用被 大量的使用,例如航空发动机的鼓筒和机匣等连接结构。螺栓连接的存在影 响了装配结构的连续性,引起了局部刚度的非线性变化,也是装配结构阻尼 的重要来源。当承受外界复杂的负载时,连接结构也成为整个装配体上容易 出现破坏的部位。对于含有螺栓连接的装配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分析,螺栓连 接非线性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略的。因此,对于螺栓连接的非线性特性研 究具有重要的实际与理论意义。
在以往对含有螺栓连接的装配结构的动力学分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两种:一种是基于线性化的思想对连接部位进行线性处理,包括考虑被连接 件之间的位移、转角、力等的连续性条件对连接直接进行忽略,或者是将螺 栓连接等效为一个线性弹簧与阻尼的组合。这些模型忽略了螺栓连接本身的 非线性特征,这显然是不够精确的;另一种比较常用的处理方式是采用有限 元方法对连接部位进行建模,模型中往往会考虑连接界面之间的摩擦行为, 能较为精确的反映螺栓连接的非线性特性,但是往往涉及到的自由度维数会 较大,计算效率较低。
对于螺栓连接的参数识别目前主要依赖于实验手段。一种简便直接的识 别方法是采用准静态实验对螺栓结合面的迟滞行为进行分析,通过滞回曲线 对连接结构的刚度阻尼参数或者模型参数进行识别与调整。另一种方法是对 螺栓连接件进行动力学测试,通过动力学响应对所建立的模型参数进行反推。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很好实现对螺栓连接 装配体的动力学分析的螺栓连接模型界面参数识别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螺栓连接模型界面参数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对螺栓连接结构切向界面的准静态实验,获取用于构建目标函 数和计算切向参数初始值的实验数据;
S2:根据S1的实验数据和预先构建的理论模型中的理论数据构建目标 函数,计算切向参数初始值;
S3:根据切向参数初始值对所构建的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获取切向参数 辨识的结果;
S4:通过对螺栓连接结构法向界面的准静态实验,获取用于线性拟合的 实验数据;
S5:根据S4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获取法向参数辨识的结果。
具体地,S1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46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