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隔室双亲性颗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4614.7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0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宋波涛;胡高力;冯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12 | 分类号: | C08J3/12;C08L5/08;C08L25/06;C08L89/00;C08L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东勤 |
地址: | 71006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隔室 双亲 颗粒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隔室双亲性颗粒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聚苯乙烯溶液;
(2)利用静电纺丝将聚苯乙烯溶液沉积在金属导电板表面,形成具有串珠结构的超疏水高粘附基底;
(3)配制若干种第一高分子溶液,使用移液枪分别定量移取所述第一高分子溶液,滴加在步骤(2)制备的超疏水高粘附基底上,室温下静置,待液滴凝胶固化后,取下,即得到若干个组分相同或组分不同的单隔室双亲性颗粒;
(4)配制第二高分子溶液,使用移液枪定量移取第二高分子溶液滴加在步骤(2)制备的超疏水高粘附基底上形成类球形液滴;
(5)将步骤(3)得到的若干个组分相同或组分不同的单隔室双亲性颗粒塞入步骤(4)得到的类球形液滴中,室温下静置,待液滴凝胶固化后,取下,即得到多隔室双亲性颗粒;
其中,步骤(1)所述聚苯乙烯溶液的配制过程为将聚苯乙烯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中得到聚苯乙烯溶液;
步骤(2)所述利用静电纺丝将聚苯乙烯溶液沉积在金属导电板表面,形成具有串珠结构的超疏水高粘附基底的具体过程为将步骤(1)得到的聚苯乙烯溶液吸入注射器,并固定于流量泵,将注射器针头连接高压电源的正极,将金属导电板作为接收器,并连接高压电源的负极,打开电源,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具有串珠结构的超疏水高粘附基底;步骤(2)所述金属导电板为铜板、铁板、铝板或不锈钢板中任意之一;
步骤(2)所述静电纺丝过程中,注射器中聚苯乙烯溶液的流速为0.3-1.5mL/h,高压电源的电压为5.00-15.00kV,收集距离为4-15cm,所述收集距离为注射器的针头与金属导电板之间的距离,收集时间为5-60min;
步骤(3)中配制若干种第一高分子溶液选自壳聚糖水溶液、琼脂水溶液、明胶水溶液中任意一种或几种;步骤(4)所述第二高分子溶液选自壳聚糖水溶液、琼脂水溶液或明胶水溶液中任意一种;
所述琼脂水溶液的配制过程为将琼脂溶于热水中得到琼脂水溶液,所述热水的温度为90-100℃;所述壳聚糖水溶液的配制过程为将壳聚糖溶于水中得到壳聚糖的水溶液,在使用前将质量浓度为8-12%的戊二醛加入壳聚糖的水溶液中得到壳聚糖-戊二醛混合溶液,所述戊二醛与壳聚糖的水溶液的体积比为0.05:1-0.5:1,移液枪移取壳聚糖-戊二醛混合溶液滴加在步骤(2)制备的超疏水高粘附基底上;所述明胶水溶液的配制过程为将明胶溶于水中得到明胶的水溶液,在使用前将质量浓度为8-12%的戊二醛加入明胶的水溶液中得到明胶-戊二醛混合溶液,所述戊二醛与明胶的水溶液的体积比为0.05:1-0.5:1,移液枪移取明胶-戊二醛混合溶液滴加在步骤(2)制备的超疏水高粘附基底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隔室双亲性颗粒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将聚苯乙烯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3-5h,得到浓度为0.0250-0.1000g/mL的溶液;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中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的体积比为2: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隔室双亲性颗粒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第一高分子溶液浓度为0.01-0.03g/mL的高分子水溶液,移取所述第一高分子溶液的体积为4-20μL;所述液滴凝胶固化时间为20-8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隔室双亲性颗粒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第二高分子溶液浓度为0.01-0.03g/mL的高分子水溶液,移取第二高分子溶液体积为8-50μ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隔室双亲性颗粒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若干个组分相同或组分不同的单隔室双亲性颗粒的数量为1-9个,所述液滴凝胶固化时间为20-8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46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