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键协同可控促进中低温沥青稳定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3211.0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7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喜;张果丽;管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C3/02 | 分类号: | C10C3/02;C10C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申艳玲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可控 促进 低温 沥青 稳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键协同可控促进中低温沥青稳定化的方法,包括:将中低温沥青与促进剂在高压反应釜中加热混合均匀,降温出料,即得改性沥青;将改性沥青所制的成型中间体置于管式炉中,以1‑5℃min‑1加热升温到180‑330℃,恒温0‑5 h,降温出料,即得稳定化沥青产品;再将稳定化产品经500‑1500℃炭化,即得沥青基炭产品。该方法具有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解决了中低温沥青难以稳定化以及可控性差等问题,推进了低值原料的高价值利用,有望工业化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稳定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多键协同可控促进中低温沥青稳定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基炭材料由于具有灰分低、石墨化程度高、机械强度高等特点,在生物医学、环保、军事防护、电极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沥青基炭包括C/C复合材料、炭纤维和球状活性炭等。以上沥青基炭产品通常具有特定的形态形貌,在其制备过程中,为了维持其成型中间体的形貌,并避免沥青中轻组分大量挥发,防止出现熔化变形、鼓泡等问题,沥青基活性炭在高温炭活化之前必须经过氧化稳定化预处理。空气吹扫是实现沥青稳定化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由于沥青稠环分子与氧反应能垒高,加之氧气在沥青基体中扩散十分缓慢,这就造成了沥青在氧化稳定化过程中耗时耗能,从而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氧化反应难、扩散慢等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 109052397 A以软化点为240-280℃的高软化点沥青为原料,在高软化点沥青中均匀混合10-35%的精萘,再用有机溶剂除精萘后,会在沥青内部形成初始的孔隙,这些初始的孔隙将为后续的氧化稳定化提供氧扩散通道。中国发明专利CN 1156123 A以软化点为200-300℃的高软化点沥青为前驱体,通过添加芳香溶剂(如萘)和添加剂(如硫元素),既增加了氧扩散通道,也促进了反应的发生,从而大大缩短了沥青产品的氧化稳定化时间。但是市场上高软化点沥青的价格是中低温沥青的十倍以上,以及加萘-除萘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设备和工艺成本,并且添加剂硫在氧化过程中会以SO2或SO3气体的形式溢出也会对设备造成腐蚀以及产生环境污染,萘和硫还可能留在沥青产品内部影响产品性能。
为此,中国发明专利CN 109399632 A以软化点为40-100℃的中低温沥青为原料,添加改性剂无水氯化铝等金属盐、或三氟化硼等有机物、或碘、氯仿和溴仿中的一种或几种加热到100-300℃进行改性,得到的改性沥青软化点大幅度提升,再进行氧化稳定化。中国发明专利CN 109609167 A以中低温沥青(软化点为60-130℃)为原料,添加一种或两种改性剂如过氧化二异丙苯、对异丙苯基苯酚、2,4-二异丙基苯酚,成功实现氧化稳定化并缩短时间。但以上专利文献,促氧化方式中仅添加一类改性剂,由于引入的活性基团较为单一,在加热氧化时,要么不反应,要么在达到反应温度后,大量活性基团的参与造成氧化不可控,从而产生“皮芯”结构,影响产品性能;而且引发反应的温度区间仍然较窄,无法实现全温度段的稳定化,尤其是对于中低软化点沥青而言。
发明内容
针对中低温沥青难以实现稳定化以及稳定化后产品存在“皮芯”结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中低温沥青为原料,提供一种多键协同可控促进中低温沥青稳定化的方法。
本发明根据沥青的软化点范围,选择匹配的多种促进剂。促进剂的选择条件是:化学键断裂的温度范围不同,即促使沥青分子发生交联反应的温度不同,且促进剂的分子结构应与沥青分子结构相似,以易于与沥青混合均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键协同可控促进中低温沥青稳定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软化点为40-120℃的沥青与促进剂混合均匀,在高压反应釜中加热到70-160℃,搅拌恒温0.5-5 h,降温出料即得改性沥青;将改性沥青加工成型,随后将所得成型中间体置于管式炉中,在不同气氛下,以1-5℃ min-1加热升温到180-330℃,恒温0-5 h,降温出料,即得稳定化沥青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3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焦油渣无害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负极材料专用的高软化点沥青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