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蜂窝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0828.7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2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水;黄东;叶崇;刘玲;曾超;刘佳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38/00;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吝秀梅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蜂窝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蜂窝的制备方法,选取600℃~800℃低温炭化的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布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可溶性混合沥青作为浸渍用基体前驱体,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基体炭,控制沥青先驱体溶液浓度,多次浸渍热压得到具有一定密度的蜂窝网格,然后高温炭化,采用CVI工艺沉积裂解炭封孔,进一步使材料致密化,最终得到C/C复合材料蜂窝。本发明原料利用率高、制品成型质量高,制得的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蜂窝可作为耐热冲击‑耐高低温交变‑承载一体化结构复合材料的夹芯层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蜂窝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蜂窝结构通常作为夹芯层使用,提高结构的抗弯刚度和横向剪切性能,当蜂窝与透波面板,反射底板组成三明治夹芯结构时,能作为吸波介质的载体,对入射电磁波具有很好的吸收效果。目前在航天结构上的三明治夹芯结构采用的蜂窝多为铝蜂窝、芳纶蜂窝或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蜂窝等,铝蜂窝导热性能好,但与炭纤维面板接触易发生电偶腐蚀;芳纶蜂窝压缩强度较低,易吸潮,稳定性较差;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蜂窝抗辐射性能差,在空间环境状态下易放出气体,挥发出的可凝物会影响反射镜和电路基板的功能。
本发明旨在克服已有技术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C/C复合材料蜂窝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既具有炭材料本身的高耐热性、高导热特性、超低热膨胀,又能克服芳纶蜂窝和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吸湿性,不会产生可凝挥发份,并具有维持超高尺寸稳定性的特点,与面板材料相容性好,不存在发生电偶腐蚀的风险,可作为耐热冲击-耐高低温交变-承载一体化结构复合材料的夹芯层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蜂窝材料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C/C复合材料蜂窝的制备方法,即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化学气相渗透(CVI)方法,该制备方法具有原料利用率高、制品成型质量高等特点。
选取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布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可溶中间相沥青作为浸渍用基体前驱体,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基体炭,控制沥青先驱体溶液浓度,多次浸渍热压得到具有一定密度的蜂窝网格,然后高温炭化,采用CVI工艺沉积裂解炭封孔,进一步使材料致密化,最终得到C/C复合材料蜂窝。
具体方法是:
一种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蜂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模具上涂覆混合沥青A溶液,将单层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布铺放在模具上,再涂覆一遍该沥青溶液,然后合模预压实,进行预氧化定型,得到蜂窝条,所述预氧化工艺条件为:以0.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30℃,然后以1℃/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70~190℃,保温时间为120~240min;
(2)在步骤(1)中得到的两片蜂窝条之间用混合沥青B溶液作为粘接剂,宽度方向对齐,放置在组合模内,进行预氧化,预氧化温度为280~320℃,时间为120~240min,,再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碳化处理;碳化温度为400~450℃,碳化时间为60~180min;
(3)脱模,取出沥青基炭蜂窝预成型体,放入混合沥青A溶液中进行浸渍,按上述步骤(1)预氧化,按上述步骤(2)碳化处理,重复浸渍、预氧化、碳化直至密度增加不大于2%;
(4)在惰性气氛保护下,使基体高温炭化;
(5)将高温炭化后的蜂窝放入化学气相沉积炉内,通入炭氢气体,升温裂解,在蜂窝表面沉积裂解炭,从而得到致密化的炭/炭复合材料蜂窝。
步骤(1)中,所述单层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布为600~800℃低温炭化炭纤维编织而成。
步骤(1)中,所述单层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布的厚度为0.05~0.3mm,宽度为5~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08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