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增强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0112.7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4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冯晶;周云轩;种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5/04 | 分类号: | C22C5/04;C22C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增强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高温合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稀土增强钯合金,该合金的化学通式为Pd7‑xRExV,空间群为Fm3m,称取钯、稀土和钒原材料放入坩埚中,将真空炉升温至1910~1930℃时,保温20~30min,保温的同时进行真空磁力搅拌,搅拌速率为1800~2000r/min,搅拌时间为10~12min,停止搅拌后继续加热,加热过程中每隔3~5min搅拌一次,直至温度升至为1950℃~2000℃,停止加热,待全部熔化至液态后,将真空炉功率下调至10~15KW,持续0.5~1.5h;得一种稀土增强钯合金。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到稀土增强的钯钒合金,硬度、高温抗氧化及高温蠕变性均得到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温合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稀土增强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合金是国防武器和国家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之一,通常是指以铁、镍、钴等金属元素为基,能在600℃以上的高温及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一类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良好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等综合性能,又被称为“超合金”,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和能源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例如航空器、发动机等使用环境中的温度越来越高,对材料的硬度、韧性要求提高的同时,还需要材料具备高温抗氧化以及良好的高温蠕变性能。另外由于材料的硬度和韧性是一组性能矛盾的关系,即硬度高的材料通常其韧性较低;反之,韧性高的材料其硬度较低,由于高温合金在承受高温环境的同时还需要承载一定的应力,如果材料的硬度较高,则韧性较低,通俗而言就是脆性较大,材料在应力作用下会直接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不能恢复形变的变形),使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降低,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一种在满足高温使用的前提下,硬度、韧性、抗氧化和蠕变均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合金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增强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高温合金在恶劣环境中容易氧化,蠕变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稀土增强钯合金,该合金的化学通式为Pd7-xRExV,其中x=0.01~0.05,空间群为Fm3m。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和效果在于:
1、本技术方案中一种稀土增强钯合金,稀土的加入改善了钯钒合金的韧性和硬度,同时提高了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和抗蠕变性能,得到了一种韧性、硬度、抗氧化性和蠕变性能均较佳的合金,同时稀土增强钯钒合金的熔点在1400℃以上,能够在高温环境中使用。
2、本技术方案中稀土RE的作用机制为:一方面为其传统的特点,能够在合金熔炼过程中与原材料中的氮氧等杂质元素快速反应,形成夹杂物快速排出,从而使合金得到净化;而另一方面,本方案中稀土元素的加入还能够提高钯钒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发明人通过计算模拟发现由于钯、钒两种材料的晶体结构不同(FCC和BCC结构),两种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弱,从而使得得到的钯钒合金具有多种有序、无序结构,同时在高温下多种结构还会相互转化,使得材料的性能受到极大的影响,而本申请中,发明人发现稀土元素直接固溶到了钯钒合金的晶体结构中,通俗而言,如同粘接剂一般,将钯原子和钒原子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钯钒合金在高温下,各种结构的稳定性提高。
3、本技术方案中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x取值为0.01~0.05时,稀土钯钒合金的韧性与硬度最佳,当x小于0.01时,韧性与硬度均出现下降的情形,原因在于当x小于0.01时,稀土元素大部分都在熔炼过程中与氮氧等杂质元素反应了,固溶到钯钒合金中的稀土元素少,从而使得稀土增强的效果不佳,而当x大于0.05时,通过发明人分析,稀土元素过多,其另外一个特点(细化晶粒)就会凸显出来,得到的钯钒合金晶粒过小,虽然韧性得到改善,但硬度也极大的下降。
进一步,所述RE为Y、Gd、Dy、Nd或Lu中一种或多种元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01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