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粮食干燥机及其粮食水分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50035.5 | 申请日: | 2019-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8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学;孙国峰;白喜婷;朱子博;谭新圆;侯翰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5/62 | 分类号: | G01N25/62;F26B25/22;A23B9/08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粮食 干燥机 及其 水分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粮食干燥机及其粮食水分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检测干燥前粮食的初始含水量、干燥前粮食的质量;采集干燥机热风管道进风口处的进风湿度、热风管道出风口处的出风湿度和热风流量;然后记录从干燥开始时刻到当前时刻所经历的干燥时间;根据所述进风湿度与所述出风湿度之差、热风流量和干燥时间,计算当前时刻粮食含水量;其中,初始含水量与当前含水量之差正比于:进风湿度与出风湿度之差、热风流量和干燥时间;初始含水量与当前含水量之差反比于干燥前粮食的质量。本发明实现实时监测粮食含水量,在获知干燥过程中粮食的含水量后,便可根据该值对粮食干燥机进行智能化调节控制处理,以防粮食烘干过度或者烘干不足的现象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粮食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粮食干燥机及其粮食水分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的粮食干燥大多还是依靠传统的自然晾晒法,该方法耗时耗力,自动 化程度低。
为了改善该现象,出现了粮食干燥机,以提高干燥效率,提升干燥品质。
现有的粮食干燥机,其中设置有热风管道,在热风管道中通以热风以干燥粮食。一般的,从开始阶段到结束阶段,其输出热风的功率是不变的。但是在干燥过程中, 粮食的干燥程度在发生变化,而且变化没有确定的规律。
用不变的功率进行干燥,其干燥效果不佳。例如,会发生开始阶段干燥效果较 好,但是在结束阶段,出现过度干燥的情况;或者在开始阶段干燥效果较差,导致 整个干燥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如若能够智能化控制粮食干燥机的干燥过程, 例如智能调节热风的功率,便能提高干燥粮食的效果。
而智能控制的基础是,需要在线、实时的获取粮食的含水量,干燥过程中粮食 水分含量的获取将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的粮食干燥机配备的检测仪器采用的是接触式测量的方式,只能检 测粮食干燥前粮食的含水量以及干燥后粮食的含水量,不能检测粮食干燥过程中粮 食的含水量,无法适用于上述的智能控制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粮食干燥机粮食水分检测方法,目的是实现在线实时测量粮食含水量,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时测量粮食含水量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粮 食干燥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粮食干燥机无法实时测量粮食含水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一种粮食干燥机粮食水分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干燥前粮食的初始含水量、干燥前粮食的质量;采集干燥机热风管道进风 口处的进风湿度、热风管道出风口处的出风湿度和热风流量;记录从干燥开始时刻 到当前时刻所经历的干燥时间;根据所述进风湿度与所述出风湿度之差、热风流量 和干燥时间,计算当前时刻粮食含水量;其中,初始含水量与当前含水量之差正比 于:进风湿度与出风湿度之差、热风流量和干燥时间;初始含水量与当前含水量之 差反比于:干燥前粮食的质量。
本发明的一种粮食干燥机,包括机体和用于通过热风以干燥粮食的热风管道, 还包括控制装置、进风口湿度检测装置、出风口湿度检测装置和设置在热风管道中 的流量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存 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如下方法:
检测干燥前粮食的初始含水量、干燥前粮食的质量;采集干燥机热风管道进风 口处的进风湿度、热风管道出风口处的出风湿度和热风流量;记录从干燥开始时刻 到当前时刻所经历的干燥时间;根据所述进风湿度与所述出风湿度之差、热风流量 和干燥时间,计算当前时刻粮食含水量;其中,初始含水量与当前含水量之差正比 于:进风湿度与出风湿度之差、热风流量和干燥时间;初始含水量与当前含水量之 差反比于:干燥前粮食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00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