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储装置及水平供管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8680.3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9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兵;谢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44 | 分类号: | B65G65/44;B65G43/08;B65C3/08;B65C9/02;B65C9/26;B65C9/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陈伟 |
地址: | 215024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血管 推管 排出通道 出管口 存储仓 上料 存储空间 空置 突笋 输出 高效率 侧壁 连通 驱动 移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储装置及水平供管机构,水平供管机构包括:上料存储仓,其侧壁开设有水平的排出通道;设置在上料存储仓中的供储装置,其具有用于供空置的采血管安装的存储空间以及与存储空间连通的出管口和推管口,出管口与排出通道对应;设置在上料存储仓中且与推管口相对应的推管突笋,其能被驱动以朝向或远离推管口移动;空置的采血管能在推管突笋的推动下依次经出管口和排出通道水平输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供储装置及水平供管机构,通过使采血管水平输出,实现采血管的高效率供给,并保护采血管不被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血管供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储装置及水平供管机构。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传统的采血操作,多是采血工作人员手动把空的采血管放在桌子上。当待检者来采取血液标本时,采血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选取相应种类的采血管。如此,采血管的供给效率较为低下。
因此,为了提高采血管的供给效率,技术人员研发出了自动提供采血管的装置。主要包括以公开号为CN106995082A、名称为《采血管准备装置》为代表的采用传送带输出采血管的第一已知实施例,及以公开号为CN107555113A、名称为《采血管抓取装置》为代表的采用抓举臂为抓取采血管的第二已知实施例。然而,这两种已知实施例的采血管自动供给方案,易导致采血管破裂、供管效率低下的缺陷。具体如下: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采血管的结构示意图,其大体包括上端开口的管状容器1、设置在管状容器1上端开口中的橡胶质密封塞2以及设置在管状容器1上端用于固定密封塞2的盖帽3。其中,采血管的管状容器1并不完全是一个圆柱形管子,而是上端粗和平,另一端细和圆的管子。如果从高出掉落下来,由于下端是圆形的,很容易引起受力不均匀而造成管状容器1破裂。
在第一已知实施例中,采血管事先被设置在收纳单元中,收纳单元的出料口的下方设置第一输送单元(传送带),第一输送单元的出料端衔接第二输送单元(传送带)。具体操作时,收纳单元送出的采血管依靠自身重力自然掉落在第一输送单元上,第一输送单元将采血管向第二输送单元所在方向输送,随后采血管在第一输送单元的出料端再依靠自身重力自然掉落在第二输送单元上。
由此可见,采用第一已知实施例的方案在自动提供采血管的过程中,采血管两次通过重力作用发生掉落。而易破裂的管状容器1的下端或多或少的会率先接触输送单元,从而采血管发生破裂的风险和概率较大。其次,在整个准备过程中,需要两次输送过程,效率低下。
在第二已知实施例中,实现方式是由平行四边形构成抓举臂,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被固定,只能按运行方向移动;而对边和双侧可以活动,在对边连接抓举杆,在抓举杆下端有可以上下移动的抓举头,这样就实现采血管被抓举的方向和平行四边形运行方向垂直的抓举出来。
由于第二已知实施例采用的是抓举方式,所以对抓举杆的定位要求非常高,这是对机械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的考验。同时对采血管放置的位置要求也特别高,只要这两个因素任何一个稍微有偏差都导致无法抓举到采血管。
其次,不同种类或者用途的采血管的粗细和长短是不一样的,这样在抓举的过程中对抓举臂的施力大小要求较高:抓举力不能太大,也不能一直用同一大小的抓举力。此外,因为采血管的长短不一样,抓举位置也不一样。同时因为采血管的长短不一样,在水平放置的时候,高度就不一样。这样已被抓举的采血管在输送的过程中很容易碰到下面的采血管,这些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导致采血管的破裂或者抓举不成功。
综上,采用第二已知实施例的方案在自动提供采血管的过程中,需基于采血管的规格来对应执行操作幅度、抓举位置以及抓举力量,这极大的限制了采血管供给效率的提供。并且,在此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因抓举力量过大、抓举位置不准确而导致采血管发生撞击等导致采血管破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86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蝇蛆养殖自动化卸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垃圾分解上料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