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成膜的缓释颗粒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8340.0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6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婧;逄焕成;李玉义;董建新;张莉;丛萍;刘娜;张宏媛;张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包 秸秆 肥料 内芯 缓释颗粒 复合肥 成膜 秸秆生物 秸秆粉 质量份 缓释 碳粉 制备 生产成本低 向日葵花盘 硫酸钾 层层包裹 花生壳粉 磷酸二铵 有机质 沸石粉 甘蔗渣 褐煤粉 质量比 豆荚 还田 膜包 尿素 高粱 大豆 花生 化肥 棉花 水稻 小麦 玉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成膜的缓释颗粒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秸秆成膜的缓释颗粒复合肥,它包括肥料内芯和秸秆包膜;秸秆包膜包覆于肥料内芯的外层;肥料内芯与秸秆包膜的质量比为1:2~4;肥料内芯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制成:尿素20~45份;磷酸二铵25~50份;硫酸钾20份;秸秆包膜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制成:秸秆粉40~55份;秸秆生物碳粉3~5份;花生壳粉5~8份;豆荚粉5~8份;向日葵花盘粉5~15份;甘蔗渣5~15份;沸石粉5~8份;褐煤粉3份:秸秆粉和秸秆生物碳粉采用的秸秆均选自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葵花、棉花、花生和高粱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利用化肥与秸秆,层层包裹,实现肥料的缓释和有机质的还田,生产成本低,缓释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秸秆成膜的缓释颗粒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业领域中的土壤质量调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高祥照,2001),建国以来,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带来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为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但同期粮食产量增加不多,化肥使用和粮食产出出现了严重的反差。作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国有机肥的发展和应用相对滞后(李光生,2014)。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最大副产品,资源量十分丰富,是来源最为丰富的有机肥加工原料,具有成本低廉、简便易得等优点。我国主要作物秸秆种类有近20种,年产量在8亿吨以上,约占世界秸秆资源产量的25%。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仅50%左右,其中积肥、还田(包括收集损失)约占15%,每年不到一亿吨,用作饲料的约占15~25%,用作工业原料的不到10%,尚有50%以上的秸秆资源被烧掉或丢弃,转换效率仅为10%~20%左右,未利用的秸秆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秸秆成膜的缓释颗粒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化肥与秸秆,层层包裹,实现肥料的缓释和有机质的还田,生产成本低,缓释效果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秸秆成膜的缓释颗粒复合肥,它包括肥料内芯和秸秆包膜;
所述秸秆包膜包覆于所述肥料内芯的外层;所述肥料内芯与所述秸秆包膜的质量比为1:2~4;
所述肥料内芯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制成:尿素20~45份;磷酸二铵25~50份;硫酸钾20份;
所述秸秆包膜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制成:秸秆粉40~55份;秸秆生物碳粉3~5份;花生壳粉5~8份;豆荚粉5~8份;向日葵花盘粉5~15份;甘蔗渣5~15份;沸石粉5~8份;褐煤粉3份:
所述秸秆粉和所述秸秆生物碳粉采用的秸秆均选自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葵花、棉花、花生和高粱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缓释颗粒复合肥中,所述秸秆粉、所述花生壳、所述豆荚粉、所述向日葵花盘粉、所述甘蔗渣的粒径均为1~2mm,所述秸秆碳粉、所述沸石粉、所述褐煤粉分别粉碎至细粉状,具体可为经原料粉碎后的粒径均低于1mm;
所述秸秆生物碳粉由所述秸秆经400~500℃碳化后粉碎制成;
所述肥料内芯还包括微量元素肥;所述微量元素肥的质量与所述尿素、所述磷酸二铵和所述硫酸钾总质量的比为1~2:100。
上述的缓释颗粒复合肥中,所述微量元素肥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硫酸锌35~45份;硫酸锰35~45份;硼砂5~10份;硫酸铁3~5份;硫酸铜3~5份;钼酸铵1份。
上述的缓释颗粒复合肥中,所述缓释颗粒复合肥还包括聚氨酯包膜层,包膜量占总化肥内芯质量百分含量一般在0.8~1%,但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涂层次数,起到包裹、缓释化肥的作用;
所述肥料内芯依次包覆所述聚氨酯包膜层和所述秸秆包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83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草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γ-聚谷氨酸的组合型生长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