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谐波减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6712.6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9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庆华 |
主分类号: | F16H49/00 | 分类号: | F16H49/00;F16H1/32;F16H57/04;F16H57/0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6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转轴 后端盖 支承套 谐波减速器 前端盖 油封 连接固定 刚轮 柔轮 轴承 机械传动技术 交叉滚子轴承 波发生器 工作接触 加工方便 节约材料 使用寿命 输入转轴 内侧腔 替代 含油 铁基 铜基 自润 装配 配件 体内 申请 配合 | ||
本申请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一种谐波减速器,包括有波发生器、柔轮、刚轮、输入转轴和后端盖、前端盖,后端盖油封、前端盖油封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转轴和支承套,上述的支承转轴与刚轮连接固定;上述的支承套与柔轮连接固定,后端盖油封在后端盖内侧腔体内并在后端盖轴承和前端盖轴承之间,支承套与支承转轴两者组合采用自润铜基或者铁基含油类材料制成,支承套与支承转轴的作用在替代了目前谐波减速器中常见的交叉滚子轴承。本替代的方案因支承套和支承转轴工作接触面积大,提高了刚性及稳定性,而且结构紧凑,加工方便具有使用寿命长,具有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优点,特别是装配时配件之间的配合更加容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一种谐波减速器。
背景技术
现有谐波减速器以交叉滚子轴承作为谐波减速器输出端侧主承载轴承使用,与减速器主体组合为一个整体,其中包括刚轮、柔轮、波发生器,两边端盖及两端油封等。然而,交叉滚子轴承普遍存在着加工难度高,加工精度受限制,整体成本高以及与相关配件装配难度高等不足。同时,两边端盖油封都装配在端盖及轴承的外侧,端盖油封不能及时得到润滑,易发生阻力大、发热,使用寿命受到影响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谐波减速器,包括有波发生器、柔轮、刚轮、输入转轴和后端盖、前端盖,后端盖油封、前端盖油封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转轴和支承套,上述的支承转轴与刚轮连接固定;上述的支承套与柔轮连接固定;上述的支承转轴、刚轮与后端盖连接固定;上述的支承套、柔轮与前端盖连接固定;所述的支承转轴与支承套之间设置为动配合连接,所述的支承套的内孔与支承转轴的外径具有动配合连接,支承套的内孔落入在支承转轴外径台阶端面与刚轮之间,所述的支承转轴、支承套与柔轮之间设置为动配合连接;上述的前端盖油封在前端盖内侧腔体内,上述的后端盖油封在后端盖内侧腔体内,支承套与支承转轴两者组合采用自润铜基或者铁基含油类材料制成。
上述支承转轴与支承套之间设置为动配合连接,此处所谓的动配合连接是指上述支承转轴与支承套之间具有可以转动的最小间隙接触连接,本申请以下所述的动配合连接均为此意义。
所述的支承转轴具有外径台阶端面和内孔端面,支承转轴还具有与刚轮固定连接的若干个螺孔,支承套具有端面和内孔,支承套具有与柔轮固定连接的若干个螺孔。
上述支承转轴与刚轮以螺钉紧固方式连接。刚轮具有一台阶端面,台阶端面上具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的支承转轴端面与刚轮抵靠接触,上述的刚轮台阶端面与支承转轴抵靠接触,用螺钉固定在刚轮台阶端面的螺纹孔和支承转轴的螺孔之间。上述支承转轴的内孔端面与刚轮的外径动配合连接,上述刚轮与支承转轴紧固连接,所述的刚轮台阶端面与支承套具端面有动配合连接关系,此关系与上述的支承套端面落入支承转轴内一起,使支承套在支承转轴上左右不会窜动,实现轻松地旋转。所述的刚轮与支承套具有动配合连接关系之间设置有油封。支承套与支承转轴两者组合采用自润铜基或者铁基含油类材料制成,运行中支承套与支承转轴之间能够自润滑。
本申请的一种谐波减速器的后端盖和前端盖分别与刚轮和柔轮固定连接,上述的后端盖和前端盖具有若干个固定通孔,上述的后端盖连同刚轮一起固定在支承转轴上,所述的前端盖连同柔轮一起固定在支承套上,上述支承套与柔轮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后端盖固定刚轮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前端盖固定柔轮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在上述后端盖和前端盖上还设置有后端盖油封和前端盖油封,所述的后端盖油封和前端盖油封设置在谐波减速器腔体内的两侧,所述的后端盖油封抵靠在输入转轴与后端盖之间,所述的前端盖油封抵靠在输入转轴与前端盖之间。所述的前端盖轴承与前端盖之间还安装设置有波形垫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庆华,未经杨庆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67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