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快速吊装上盖钢柱头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6651.3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3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凯;郎晴;张伯英;鲁广;周牧;刘金栓;温雅歌;巩同川;李妙迪;刘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陈宪忠 |
地址: | 10008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混合结构 快速 吊装 上盖钢 柱头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快速吊装上盖钢柱头的施工方法,首层及二层均为钢筋混凝土柱时,在地面将二层顶上盖预留钢柱头一次吊装就位的施工步骤包括,施工首层钢筋混凝土柱一;首层钢筋混凝土柱一顶埋设柱脚预埋钢板并设置地脚螺栓的螺栓孔;在钢结构工厂将二层临时钢柱一与预留钢柱头的钢管柱及柱脚底板一和柱脚加劲肋板加工成一个整体钢构件;钢构件加工完成并运至施工现场后,通过履带吊将钢构件吊装就位,通过地脚螺栓将柱脚底板一与柱脚预埋钢板固定连接;钢构件吊装固定后调整标高并抄平,其柱脚部位采用补偿收缩灌浆料灌注,施工完成后封闭首层顶及二层顶梁板结构。本发明实现了在地面层直接将二层顶钢结构柱头快速吊装就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设计与土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快速吊装上盖钢柱头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段上盖一体化开发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整体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城市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逐步成为被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建筑形式。对于“首层车辆段库区-2层汽车库-3层及以上开发”这种标准建筑格局的车辆段工程,一期建设一般只施工至2层汽车库顶面(即只施工首层及2层)。通常情况下,钢构件荷载均较重,施工总包方大多不能配备吊运重型钢构件的塔吊设备,需通过履带式起重设备进行吊运。由于履带式起重设备走行至2层楼面结构之上需要付出过多且不必要的建设代价,故往往需要在施工场地地面将首层及2层所有钢结构构件快速吊装完成。也即在首层及2层梁板结构封闭前,在场地地面通过履带式起重设备将所有钢结构构件快速架设完成。
目前已建成的车辆段下盖首层及2层均采用型钢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构件,施工时可在地面将首层型钢、2层型钢及2层顶钢结构柱头先行整体吊装连接就位,再行依次封闭首层及2层梁板结构。通常情况下,当盖上开发结构体型较为规则的住宅建筑时,上述结构形式基本满足设计要求,这是由于对应上盖楼座的范围荷载均较大,首层及2层结构计算需要设计为型钢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构件以充分提高其承载性能。但对上盖开发层数不多且体型不规则的钢结构商业建筑,首层及2层采用混凝土构件即可满足承载要求,也即整体结构形式采用首层及2层混凝土且上盖采用钢结构最为合理。此时,为方便二期建设上盖钢结构柱的连接,一期建设时需在2层顶预留钢结构柱头节点。如果单纯的因为钢结构柱头节点的预留而使首层及2层被迫采用型钢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构件,则有悖于首层及2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也很是得不偿失。上述矛盾给目前的结构设计采用“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结构形式带来较大的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快速吊装上盖钢柱头的施工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在无下部型钢构件支撑的情况下,在地面层直接将二层顶钢结构柱头快速吊装就位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快速吊装上盖钢柱头的施工方法,当首层及二层均为钢筋混凝土柱时,在地面层将二层顶上盖预留钢柱头一次快速吊装就位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先施工首层钢筋混凝土柱一(6)至首层顶梁下皮;
(2)在首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柱一(6)顶埋设柱脚预埋钢板(400)并设置地脚螺栓(11)的螺栓孔(111);
(3)在钢构件结构工厂加工时,将二层临时钢柱一(9)与预留钢柱头(1)的钢管柱(4)及柱脚底板一(15)和柱脚加劲肋板(14)加工成一个整体钢构件;
(4)所述钢构件加工完成并运至施工现场后,在地面通过履带吊将所述钢构件快速吊装就位至首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柱一(6)顶,通过所述地脚螺栓(11)将所述钢构件的所述柱脚底板一(15)与所述柱脚预埋钢板(400)进行固定连接;
(5)所述钢构件吊装并固定连接后,调整标高并抄平,其柱脚部位采用补偿收缩灌浆料灌注密实;
(6)上述工序施工完成后,再依次顺序施做并封闭首层顶及二层顶梁板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66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施工的泵送振捣一体设备
- 下一篇:一种钢套管快速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