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装配式隔振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6368.0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5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宋继萍;林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嘉达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装配式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块装配式隔振平台,包括隔振模块、承力钢架、联接构件及高度调节构件。所述的隔振模块包括隔振元件、质量块、阻尼结构的不同型号、系列的隔振单元,隔振模块的荷载中心与平面几何中心一致;每台振源设备设置一个及以上隔振模块,隔振模块通过联接构件、承力钢架设置在振源设备底座下部、侧面;多个隔振模块通过承力钢架、联接构件组成大型振源设备整体隔振平台及多台振源设备的公共隔振平台,多个隔振模块的最佳荷载与振源设备荷载一致,由多个隔振模块、承力钢架、联接构件形成的整体隔振模块平台具有足够的刚度,通过高度调节构件调整隔振模块所承受荷载。适用各种复杂的工况条件,安装施工简单,改造费用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频振动固体声隔振降噪技术,具体涉及模块装配式隔振平台。
背景技术
众多机电设备是民用建筑内的振动噪声源,振源设备振动通过振源设备底座与地面建筑接触产生的固体结构声传播。消除振动危害的重要途径主要是通过降低采取振动隔离的技术来控制振动的传递,隔振就是隔绝或减弱振动能量的传递。在振源设备底座与地面之间设置整体隔振台座,阻隔振源设备振动往建筑结构的固体结构声传播,从而实现隔振降噪的目的,是消除振动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 2034—2013 7.4.2隔振设计,7.4.2.1隔振设计应按GB50463、GB10070、GB/T 50452和JGJ/T170执行。7.4.2.2隔振设计还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确定所需的振动传递比(或隔振效率)以及大致的荷载及重心分布情况;b) 确定隔振元件的布局形式、荷载、型号、大小和数量;c) 确定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频率比以及固有频率;d) 验算隔振参量,估计隔振设计的降噪效果。根据导致规定,隔振设计考虑的因素较多,而建筑设计院隔振设计人员较为缺乏,由此设备隔振形成目前设计工作的一个难点,由此产生诸多困扰。
在实际工程中,当振源设备的荷载和重心分布不均匀时,设置整体式隔振结构就难以保证各隔振元件处于最佳荷载范围,由此制约了隔振效率的提高,严重时将会组成振动短路导致隔振失效。特别是处于隔振降噪工程改造的情况,大型整体式隔振结构没有有效的运输路径及安装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装配式隔振平台,在隔振台座模块化、系列化的基础上通过承力钢架、联接构件及高度调节构件多个隔振台座模块装配成大型振源设备整体隔振平台及多台振源设备的公共隔振平台。每台振源设备分设两个及以上隔振模块,降低隔振台座的重量,便于运输及安装,安装施工简单,改造费用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装配式隔振平台,包括隔振模块、承力钢架、联接构件及高度调节构件。所述的隔振模块包括隔振元件、质量块、阻尼结构的不同型号、系列的隔振单元,隔振模块的荷载中心与平面几何中心一致;每台振源设备设置一个及以上隔振模块,隔振模块通过联接构件、承力钢架设置在振源设备底座下部、侧面;多个隔振模块通过承力钢架、联接构件组成大型振源设备整体隔振平台及多台振源设备的公共隔振平台,多个隔振模块的最佳荷载与振源设备荷载一致,由多个隔振模块、承力钢架、联接构件形成的整体隔振模块平台具有足够的刚度,通过高度调节构件调整隔振模块所承受荷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嘉达声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嘉达声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63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感器清洁装置及其自主车辆
- 下一篇:存储器装置和存储器装置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