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膨胀力量锁定的膨胀直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5909.8 | 申请日: | 2019-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6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志军 |
主分类号: | F16B13/06 | 分类号: | F16B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膨胀 力量 锁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膨胀力量锁定的膨胀直连装置,包括第一直连件、第二直连件、螺丝,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之间还设有由相互嵌套一起的限位嵌套凸块与限位嵌套槽构成的限位嵌套结构,在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之间还形成有伸展间隙,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相互扣装接触面的两端上还分别设有结构增强部与螺孔,螺丝安装于螺孔中,以使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形成向外移动胀开的固定力量;在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的外侧表面上还分别设有防滑齿纹。本装置以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的外侧表面为摩擦接触固定面,螺丝仅起到将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向外移动胀开,不承受外力的直接作用,不会出现返松、脱落的现象,牢固、可靠、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两段中空或者半中空的工件驳接连接一起的直连机构,特别是一种依靠膨胀力量进行驳接锁紧连接的直连机构。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生产作业活动当中,经常会碰到要将两件板材或者管体,以端截面与端截面相对接地进行驳接一起。而在现阶段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通常是这样的:在两件板材或者管体的端截面上分别开设有腔孔,准备一件能插装入腔孔的一小段板材或者管体,当两件板材或者管体的端截面相对接时,将这一小段板材或者管体,先插装于腔孔中,再将两件板材或者管体进行对接一起,最后在两件板材或者管体的外侧表面上,位于这一小段板材或者管体的位置上锁入一枚或者数枚螺丝,螺丝是从两件板材或者管体的外侧表面直接贯穿到的这一小段板材或者管体中,最终达到将两件板材或者管体固定对接驳接一起的目的。这种驳接连接方式存在如下这样的不足:(1)驳接好的两件板材或者管体,在日常应用当中,外力作用到接驳接处时,是分散到各枚螺丝直接独立承受,各枚螺丝受力接触面为点状的受力支点,无法形成片状受力面,受力性能较差,久而久之,容易发生螺丝返松、脱落的现象,直接影响到驳接连接的牢固性与安全性。(2)两件板材或者管体的驳接连接外侧表面上显现的螺头,通常会随着插装于它们之中的小段板材或者管体长度增大而增多,或者是随着驳接牢固要求的提高而增多,过多的螺头显现在外,极大地影响了两件板材或者管体的驳接连接外侧表面的平整性与美观性。
鉴于现有驳接连接方式的这些不足,本申请人认为,为了改善驳接连接的牢固性、美观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必须重新开发与设计另一种不同于现有驳接连接方式的直连式驳接机构,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日常生产作业活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利用膨胀力量锁定的膨胀直连装置,该膨胀直连装置采用了相互扣合一起且呈直条状构造的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并在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之间侧面设置有螺孔,从螺孔打入大于螺孔的螺丝,使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都形成向外移动胀开的固定力量,当这个膨胀直连装置穿套于两个板材或者管体的对接驳接时,就利用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形成的向外移动胀开的固定力量,顶在两个板材或者管体的内腔壁上,进而实现将两个板件或者管体牢固地驳接连接一起;并且这个膨胀直连装置所形成的膨胀固定力量,是以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的外侧表面为摩擦接触固定面,是连片状的摩擦接触固定面,螺丝在其中仅起到将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向外移动胀开的作用,不承受外力的直接作用,不会出现返松、脱落的现象,牢固、可靠、安全,且整个装置的构造简单、使用便利,螺头极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膨胀力量锁定的膨胀直连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相互扣合一起且呈直条状构造的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螺丝,其中在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之间还设有使其相互扣装一起的限位嵌套结构,所述限位嵌套结构由相互嵌套一起的限位嵌套凸块与限位嵌套槽构成,且在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之间还形成有伸展间隙;在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相互扣装接触面的两端上还分别设有结构增强部,在第一直连件和第二直连件的结构增强部之间侧面上还分别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孔径小于螺丝的截面直径,所述螺丝安装于螺孔中,以使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形成向外移动胀开的固定力量;在第一直连件与第二直连件的外侧表面上还分别设有防滑齿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志军,未经彭志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59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氨基酸有机肥生产打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升降与倒立的超声敷药按摩装置